隨著醫療進步與飼主照護觀念提升,貓咪平均壽命已從過去的10歲延長至15歲甚至20歲。然而,進入熟齡階段後,貓咪的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從牙齒、關節到腎臟都可能出現老化問題。獸醫師提醒,想讓毛孩安享晚年,飼主必須提早了解「老貓三大關鍵照護重點」。
牙齒健康是關鍵起點:口腔疾病恐導致營養不良
獸醫指出,超過7歲的貓咪中,有八成以上罹患不同程度的牙周病。由於貓咪不會主動表達疼痛,許多飼主直到發現牠「不太愛吃」或「流口水、有異味」時才就醫。牙齒疼痛會讓貓咪進食量下降,導致體重減輕與營養不良。建議飼主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專業洗牙,並在家中培養貓咪接受刷牙習慣或使用口腔保健產品,如酵素牙膏、潔牙粉等。
關節保健不可忽視:跳不上沙發是警訊
關節退化是老貓常見的隱形疾病之一。獸醫指出,若貓咪出現「不愛跳高、走路僵硬、舔關節異常」等行為,可能已出現關節炎。除了控制體重減少關節負擔外,飼主可在獸醫指導下補充葡萄糖胺、軟骨素、Omega-3等營養品,並提供防滑地板或低階貓跳台,讓行動不便的老貓也能安心活動。
腎臟老化是頭號殺手:定期抽血檢查最有效
根據動物醫院統計,腎臟疾病是老貓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當飼主發現貓咪頻繁喝水、尿量變多、體重下降時,往往已進入中後期。獸醫建議7歲以上的貓咪每半年做一次血液與尿液檢查,以早期發現腎功能變化。飲食上可選擇低磷、適量蛋白質的腎臟配方飼料,並確保水源充足,可使用循環式飲水機提升飲水量。
營養與陪伴同樣重要
除了醫療照護外,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視。許多老貓因感官退化而變得焦慮或依賴,飼主應維持穩定的生活節奏與互動時間,給予安全感與陪伴。獸醫提醒:「老貓不是病貓。」只要飼主提早進行健康管理與定期檢查,許多老化問題都能延緩甚至改善,讓貓咪在晚年依舊能自在伸展、開心呼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