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毛孩防疫」觀念興起,越來越多飼主關心貓咪的健康防線。獸醫師指出,雖然貓咪不像人類需要施打新冠疫苗,但牠們仍有多種常見傳染病會透過空氣、唾液、血液或跳蚤等途徑感染,一旦發病後果嚴重,定期預防注射與環境清潔同樣重要。
獸醫表示,常見的貓傳染病包括「貓瘟(泛白血球減少症)」、「貓皰疹病毒」、「貓杯狀病毒」、「貓白血病病毒(FeLV)」及「貓免疫缺乏病毒(FIV)」等。
「貓瘟」致死率高,尤其幼貓最容易感染;而貓皰疹與杯狀病毒則是導致貓感冒的主因,會出現打噴嚏、流鼻水、食慾不振等症狀;至於FeLV與FIV則類似人類的愛滋病毒,長期破壞免疫系統,讓貓咪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防疫關鍵:疫苗與檢測
獸醫建議,幼貓應於6至8週大開始接種疫苗,並每隔3至4週追加一次,直到16週大為止,之後每年補強一次。「三合一」或「四合一」疫苗可預防多數常見病毒;若家中有外出或多貓環境,建議額外施打「貓白血病疫苗」。此外,新進的貓咪應先進行FeLV、FIV血液快篩,避免將病毒帶入原有群體。
除了疫苗,環境衛生同樣是防疫關鍵。獸醫提醒:定期清洗食碗、水碗與貓砂盆,可有效減少細菌滋生;避免貓咪共用食具與廁所,特別是對新貓或流浪貓;跳蚤與壁蝨防治也不容忽視,牠們是傳染血液寄生蟲與FeLV的媒介。
獸醫呼籲:防疫不是恐慌,而是日常健康管理
獸醫提醒飼主,許多疾病潛伏期長,等到出現症狀往往為時已晚。定期健康檢查、疫苗追蹤與良好飼養環境,才是貓咪長壽的三大守則。獸醫也鼓勵飼主將防疫視為日常健康管理的一部分,就像人類的健檢與打疫苗一樣,預防永遠比治療有效也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