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台中市政府住宅發展工程處主辦、好伴社計策劃執行的「台中市社會住宅第二期公共藝術計畫A案」,即日起至10月26日舉辦計畫發表展覽《未來學家—給未來城市的生活練習》,展區位在北屯北屯好宅與梧棲三民好宅,並於今(18)日舉行開幕式與主題講座,吸引居民、藝術工作者及市民共同參與。
住宅處表示,此次展覽以「未來城市生活」為核心,透過藝術提問引導觀眾思考城市與生活的多重可能,例如「天際線的變化」與「移動中的家」如何改變對家的想像。九組藝術家—石孟鑫、柏星景觀、郭柏彥、唯劇場、張程鈞、張媛珍、許家禎、劉凱榛與魏肇儀,透過前期實際入住台中社宅生活體驗及社區田調,發展出對於社宅生活期城市觀察的作品,包含裝置、行為創作、錄像、讀劇工作坊、探險地圖等多元形式。同時於兩處社宅展出作品,並搭配豐富的活動,邀請居民與市民走進社宅,感受公共藝術融入日常的樣貌,一起發掘並探問「我們想要的未來城市生活」。
兩大展區的觀展動線猶如一場時空旅程,觀眾若穿梭於兩處社宅,需橫越半座台中:從北屯出發,途經舊城區、七期高樓與政商中心,穿越高架快速道路,爬上大肚山及東海生活圈,最後一路往西抵達臨海的梧棲。此路徑串連城市歷史紋理與現代產業基地,呼應「未來城市」的多重想像。
開幕式同步舉辦「公共藝術如何參與未來城市生活?」主題講座,邀請台中市立美術館館長賴依欣與獨立策展人丁穎茵博士對談,分享公共藝術在城市發展中的角色與經驗。兩人從香港社區藝術到臺中市立美術館的公共參與願景,探討如何以藝術串連城市生活,現場討論熱烈。
住宅發展工程處表示,此次成果展希望透過公共藝術走進社宅聚落,邀請居民與藝術家共同探索城市未來的樣貌。《未來學家》不僅是一場展覽,更是一個持續進行的生活實驗,鼓勵市民走進社宅,感受未來城市的多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