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雲嘉南新聞)【記者蘇榮泉/雲林報導】雲林縣政府積極推動文化資產活化與觀光結合,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縣府正以戰略布局串聯西螺大橋與周邊歷史街區文資群,以修復與再利用為核心,向文化部爭取「再造歷史現場2.0計畫」(115至119年),期望將雲林深厚的歷史底蘊轉化為觀光新能量,打造中部文化觀光新高地。
雲林縣現有古蹟、歷史建築與聚落建築群等實體文資超過123處,其中西螺地區是重要文化節點。縣府以強化西螺文化觀光量能為目標,啟動多項修復與再利用工程,包括延平老街文化館升級為「西螺生態博物館」,成為雲林首座私立博物館;歷史建築西螺街長宿舍即將完工,未來將化身「西螺客廳」,作為文化交流新據點。
同時,縣府積極推動文教與信仰場域修復,如文昌國小宿舍群、振文書院與廣福宮修復再利用計畫均已完成設計或發包階段。另針對福興宮古物「好義從風匾」進行保存維護,並同步推進東市場與西螺戲院的活化工程,全面點亮歷史街區。
陳處長指出,「再造歷史現場2.0計畫」不僅重修復,更要結合宗教觀光與文化行銷。縣府自2020年起舉辦「西螺大橋藝陣文化祭」,以歷史、信仰與藝術串聯雲彰兩地情感,成功讓西螺大橋成為文化符號與地方榮耀。
縣府並擘劃「雲中文化觀光廊帶」,從西螺大橋沿145線通往北港,打造「台版宗教朝聖大道」,將龐大的香客人潮轉化為文化觀光動能。西螺福興宮太媽亦將納入交通部觀光署觀光人次統計據點,成為「三橫三縱雲中宗教朝聖廊帶」重要節點,實現「香客轉遊客」的願景。
西螺大橋藝陣文化祭連續兩年榮獲美國IAA「繆思創意獎」文化類及節慶類雙金獎肯定,已成為地方文化品牌。今年邁入第四屆的「2025西螺藝陣文化祭」將於10月25日至26日盛大登場,縣府有信心以文化厚度與觀光能量,再創雲林文化新高峰。
立即加入【觀傳媒】官方帳號http://lin.ee/q2kd3ut精彩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