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新北新聞)【記者蔡宇辰/新北報導】隨著未來高齡化社會的到來,面對高死亡率的攀升,新北市在殯葬相關設施、設備上的不足顯然成為一大考驗,為借鏡他國相關殯葬政策規劃,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率民政局團隊陸續參訪新加坡多處殯葬設施,包括翡瓏山聖所、新加坡殯儀館、萬禮火化場、光明山普覺寺、蔡厝港墓園及新加坡富貴集團紀念館等,9月23日拜會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就殯葬管理與城市環境永續交換意見,尋求能夠引進新北的經驗做法。
劉和然談到,在新加坡期間拜會駐新加坡臺北辦事處與新加坡國家環境局,以及參訪新加坡公、私立殯葬設施,可以觀察到,新加坡當地的喪葬文化與我國有許多不同之處。
像是新加坡殯葬服務就多元宗教文化提供不同的方式,一般在親人死亡後到辦理告別式完成約3天,約佔了70%,告別式辦理地點除了在殯儀館外,也很多在組屋一樓辦理。新加坡當地遺體不作冰存,遺體會做防腐處理。告別式的辦理並不會特別挑選日子,不像臺灣民眾會挑選「好日子」,有很明顯的淡日和大日差異。
另外,新加坡寺廟可以提供放置牌位、骨灰骸櫃位的服務,也設置火化設施,需要經過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同意。在新加坡全國最大的公營火化與骨灰存放中心萬里火化場,並已增設自動化火化系統,大體送達火化場後,至火化完成均透過自動引導車提供全程服務。家屬無需在現場等待,可於指定時段回到火化場,透過QRcord系統領取骨灰罐。
在環保葬部分,新加坡於2017年開始推動,2020年起陸續實施,每案收取320新幣,有別於目前新北市植存方式,家屬可於撒土區將骨灰拋灑後,再以水澆灌,使骨灰充分滲入土壤。在海葬部分,則由政府指定區域,骨灰放置於特殊材質容器,在海上可漂浮約20 ~30分鐘後慢慢沈入海底,撫慰家屬心靈。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NEA)表示,NEA在殯葬業務的角色上扮演提供者、倡導者與監管者的角色,目前亡者火化82%、土葬18%。新加坡政府預估在2040年死亡人數將達到4萬人,在一般骨灰骸存放設施外,寺廟團體也提供一部分的使用量能,目前也更積極推動民眾環保葬使用率。新加坡國家環境局非常高興新北市政府團隊來訪,雙方本次交流,透過經驗分享提供了相當大的幫助;劉和然副市長也歡迎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未來能到新北市政府參訪,讓兩個城市殯葬政策一同正向發展。
民政局補充,新加坡因地狹人稠,土地資源有限,無論在殯葬服務規劃、殯儀館、火化場及納骨塔設置,或是喪葬、祭祀專業操作及整體管理能力上,新加坡的殯葬體系已呈現現代化與精緻化,尤其萬禮火化場的新設施啟用,兼具現代科技服務技術,及良好治喪空間,成為值得其他城市借鏡的典範,期望藉由新加坡成功經驗,為本市殯葬政策制定及設施改良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