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年積極推動「社會情緒學習」(SEL),回應數位時代帶來的注意力分散、人際疏離與心理韌性不足等挑戰。為讓SEL真正落實於課堂,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情緒學習與發展中心(SEED)、新北市教育局、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中華孔孟學會等率先啟動「古文×SEL」合作計畫,將高中課綱十五篇古文與SEL五大核心能力結合,開發出全新跨域教材與課程模式。
十五志於學——學測古文十五篇修練祕笈封面。
本計畫是台灣師大SEL子計畫「傳統經典文學與SEL」,並由台師大東亞系張崑將教授主持,國文系徐國能主任與金培懿講座教授共同參與,設計出「導入—精讀—對話—實作—反思—評量」六階段教學流程。透過《出師表》、《項脊軒志》、《燭之武退秦師》等經典文本,透過人物抉擇與情感脈絡,引導學生討論自我管理、同理理解與人際協作,讓古文不再只是字句解析,而是觸發生命對話的場域。
子計畫主持人張崑將教授(前左1) 認真聆聽SEL發展機制和課程融入模式。
本次課程發展奠基於由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與TKB台灣知識庫合作出版《十五志於學——學測古文十五篇修練祕笈》,進一步發展出《高中古文15篇×SEL》教材與教師手冊,作為未來將115學年度新北市共同課程教學資源。新北市教育局邀集七所學校試辦,包括海山高中、新北高中、清水高中、三民高中、金陵女中、徐匯中學與海山中學,24位國文教師展開跨校共備與示範課堂,打造可擴散的教學模式。
台師大子計畫主持人張崑將教授指出,古文蘊含豐厚的人文精神與價值思辨,結合SEL課程能讓學生在文本中學會情緒管理與關懷他人,深化素養教育的核心目標。徐國能主任與金培懿教授亦強調,這不僅是教材創新,更是跨領域教學的新典範,能夠協助教師以結構化方式落實SEL教學。
計畫總主持人陳學志教授講授SEL融入課程設計。
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秘書長黃淳亮博士表示,學會將持續「古文XSEL」優化教材,同步與台師大合辦教師增能研習,協助更多教師把經典課堂轉化為「情緒素養課」。而中華孔孟學會理事長、台灣知識庫創辦人丘昌其博士說明「「社會情緒學習(SEL)不只是教育的一個附加選項,而是未來孩子能否在快速變動的世界裡安身立命的關鍵能力。經典古文蘊含千百年來人性的掙扎、情感的抉擇與價值的交鋒,正好是最佳的情緒教育資源,是能與學生生命經驗產生連結的『生命對話課』」。
此計畫不僅讓古文課堂煥發新生命,更標誌著SEL在台灣教育推動的關鍵一步。教育部、新北市教育局、台師大及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的跨界合作,正為台灣高中教育勾勒出兼顧人文底蘊與情緒素養的全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