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傳媒高屏新聞)【記者陳宗傑/屏東報導】屏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HISP)於今(17)日,在民生校區五育樓一樓舉辦 「MACA陪.伴」開幕式。邀集吉露部落、阿禮部落、來義部落族人共同參與;開幕式特別安排靈媒祈福儀式,以及古謠吟唱,象徵以族人智慧引領,凝聚校園與部落之間的連結力量,展開為期三天的成果展覽。
這是國科會人文處之「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旗艦型計畫支持的研究成果,每期三年,全國僅五到七所大學入選執行。屏東大學人社團隊從全國競爭中脫穎而出,自2022年7月起執行三年計畫「他鄉/故鄉:原民遷村的文化培力、創新與再生產」,進入吉露、阿禮與來義等三個2009年受到莫拉克風災受創而遷徙的部落,陪伴族人共同進行文化記錄、族譜調查、復振勇士舞、芋頭窯與各種傳統技藝;並透過跨國交流來引進其他國家在災後重建與在地知識的融合經驗。
這份校級的長期研究與實踐行動,由校長親任主持人,邀集校內跨領域教師投入,不僅是「學術研究」,更是落實教育社會責任的行動方案,也展現「屏東事就是屏大事」的精神。計畫主持人陳永森校長與執行長邱毓斌老師,率全體執行團隊共同參與,並邀請各部落耆老、地方政府代表等貴賓蒞臨與參與,共同見證屏東大學人社計畫與部落三年共作的成果。
這次展覽將展出過去三年的計畫成果,展現族人與大學兩端的共同努力;因為這些努力,屏東大學再度獲得國科會支持,將繼續執行新一期的三年計畫。展覽主題「MACA」一字,在排灣族與魯凱族語中皆意為「眼睛」。它不僅象徵觀看、見證與理解,也隱喻著學校與部落共同凝視歷史傷痕、面向未來部落復振的勇氣。成果展將展現以下之特色:由屏東大學人社計畫團隊策劃,
「MACA陪.伴」成果展,不僅是一場靜態展覽,更是一個深具文化厚度的實踐平台。它以文化祈福為序幕,以MACA象徵「眼睛」的凝視與見證,連結三大部落、屏東大學與國內外學界的合作成果。這是屏東大學展現「深耕在地、立足南臺灣、邁向世界」的具體實踐,也是教育扎根土地、回應社會的最好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