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慈濟團隊研發的「免縫合式主動脈弓混合型手術」勇奪第26屆亞洲血管外科年會(ASVS)主動脈組論文首獎!負責發表的台中慈濟醫院心臟外科醫師鄭伊佐表示,獲獎意義在於讓臺灣心臟外科的創新技術受到國際肯定,新手術突破傳統縫合方式,讓急性主動脈剝離病人急救過程更快、更安全。
主動脈是人體最大血管,掌管全身血液輸送,一旦發生剝離,血液會衝進血管壁間隙,造成撕裂與阻塞,嚴重時恐在極短時間內致命。最兇險的「急性A型主動脈剝離」更是分秒必爭的緊急狀況,若無法立即手術,病人存活率極低。鄭伊佐醫師指出,傳統手術需要長時間縫合,手術耗時長達8至12小時,且出血風險極高,對病人與醫療團隊都是嚴峻考驗。
第二步是最關鍵的腦部供血重建。鄭醫師指出,醫療團隊透過即時影像導引,置入支架到精準血管正確位置,避免誤入錯誤血流通道,確保腦部與其他重要器官持續血液供應,大幅降低術後中風風險。更重要的是,手術過程仍保持心臟跳動,病人不必長時間依賴人工心肺,恢復速度因此更快。
第三步要透過血管內支架,連接人工血管與主動脈,鞏固血管壁結構,避免再次剝離。鄭伊佐醫師強調,三項技術整合,讓大動脈弓修復過程實現「全免縫線」的新技術。團隊自2022年至2024年底已完成35位病人的創新手術,成功率達百分之百。研究數據顯示,完全免縫線手術的平均時間僅約6小時,只有傳統手術時間的一半。更值得肯定的是,所有病人術後均未因出血再度開胸,顯示安全性大幅提升。
鄭伊佐醫師表示,所有病人術後追蹤檢查結果非常良好,皆無癱瘓,腦部、頸部及手臂的主要血管在重建後保持百分之百暢通,沒有新裂口或支架堵塞;大動脈壁術後呈現良好的「自我修復」現象,結構更加穩定,顯著降低長期併發症的風險。研究成果證實,免縫線術式是一種安全、可行且高效的治療方案,已成為處理主動脈弓病變的重要選擇之一。
慈濟醫療團隊的創新術式在國際醫學年會獲得高度肯定,證明臺灣醫療團隊在心臟外科領域的卓越實力。鄭伊佐醫師表示,獲獎不僅是對個人及團隊多年來努力的最佳回報,更代表臺灣醫療技術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