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彰化新聞)【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一名三十多歲的年輕母親,日前陪伴兩歲兒子玩耍時,意外發生驚險插曲。孩子一個不小心,頭部猛然撞上媽媽的鼻樑,當下劇痛不已,後續更出現瘀青與異樣感。她原以為只是皮肉傷,前往員榮醫院檢查才驚覺是鼻骨骨折,所幸在黃金治療期內接受手術,順利康復。

員榮醫療體系整形外科主任陳宏銘指出,顏面骨骨折在日常並不少見,但常因外觀僅有瘀青或擦傷,被誤認為輕傷。若錯過治療時機,不僅影響外貌,更可能造成長期功能障礙。
除了這名母親,還有多起案例顯示顏面骨折的隱藏危機。一名外籍移工「阿福」在工地遭鋼筋反彈擊中下巴,傷口僅0.4公分,但因張口困難、咬合異常,檢查後確診為下頷骨骨折,必須手術治療。另一名張姓患者騎機車摔倒,外觀看似只是輕微擦傷,電腦斷層卻顯示右眼周圍有三處骨折。
陳宏銘主任解釋,顏面骨折手術關乎兩大層面:一是外觀矯正,二是功能保護。例如鼻骨歪斜會壓迫鼻腔,引發呼吸困難;眼眶骨折可能傷及下眼眶神經或視神經,嚴重甚至導致永久失明;下頷骨骨折若未固定,會造成咬合異常與下唇感覺喪失。
他特別強調治療「黃金期」的重要性:受傷後5至7天,是最佳手術時機。因為24小時內組織腫脹,不適合立即手術;到第5至7天腫脹消退,醫師能準確評估並復位。若延誤至10天以上,骨折已開始癒合,矯正需再次打斷骨頭,風險與困難度倍增。超過三週,手術複雜度與恢復效果更大打折扣。
他提醒,許多人顏面受傷後會先找骨科,但顏面骨折實際上屬於整形外科的專業範疇。整形外科醫師能兼顧外觀與功能,避免後遺症。
「顏面骨折的危險就在於隱藏性,很多患者誤以為只是小傷,錯過黃金治療期,最後只能接受更大手術。」陳主任呼籲,若臉部外傷務必把握5至7天觀察期,即使表面不嚴重,也要經專科檢查,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