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超高齡社會失智增加 中慈醫師籲早期察覺徵兆 減少對家庭衝擊

超高齡社會失智增加 中慈醫師籲早期察覺徵兆 減少對家庭衝擊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游翔淄醫師藉由9月21日國際失智症日提醒大眾失智症防治。(圖/記者廖妙茜翻攝)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2025年臺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例達到兩成,失智症防治與照護成為不可忽視課題。迎來九月廿一日國際失智症日 ,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游翔淄提前呼籲大眾關注失智症對家庭與社會的衝擊。他建議應及早察覺長輩異常徵兆,把握黃金治療期,透過訓練認知與調整生活延緩病程,減輕照護負擔。

超高齡社會失智增加 中慈醫師籲早期察覺徵兆 減少對家庭衝擊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臨床心理師評估病人認知功能。(圖/記者廖妙茜翻攝)

衛生福利部調查,65歲以上長輩失智症盛行率為7.99%,亦即每100人約有8人可能罹患失智症,隨年齡增長,盛行率呈倍數上升,女性病人比例又高於男性。游翔淄醫師表示,阿茲海默症是常見退化性失智症類型,占比超過一半,其次是血管型失智症和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病程往往與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相關。

「失智症是大腦退化性疾病,會影響記憶、思考與執行功能,與正常老化的健忘不同。」游翔淄解釋,正常老化的健忘屬於「想不起來,但經提醒後能想起」,失智症病人則「連提醒也無法回想,彷彿事情未曾發生過」。游醫師提醒,若發現長輩出現短期記憶喪失、反覆做同一件事或講相同的話,甚至情緒易怒、猜疑,原本能勝任的工作變得吃力,就必須提高警覺。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