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推動農村常民文化 創造加值產業與旅遊永續未來

【警政時報 薛秀蓮 / 台南報導】

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日前於臺南市東山區仙湖休閒農場舉辦「農村常民文化體驗加值輔導計畫暨專家說明會」,並正式啟動「常民文化產業聯盟」,期望透過平台式協作,發掘常民文化的獨特性,協助在地社區建立行銷策略,打造聯合識別品牌,促進資源共享與經驗交流。

祝瑞敏副分署長在會中邀請大家一同加入農村常民文化推動工作。(圖/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提供)
祝瑞敏副分署長在會中邀請大家一同加入農村常民文化推動工作。(圖/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提供)

因應後疫情時代國際旅遊型態的轉變,分署將臺灣傳統農村孕育的在地常民文化,轉化為具體有感的旅遊體驗。今日由在地文化傳承典範—仙湖休閒農場經營者吳侃薔親自帶領眾人導覽體驗,讓與會業者深入感受文化場域的魅力,也為未來的發展提供標竿學習的典範。

臺南分署表示:「常民文化是農村最深厚的底蘊,也是臺灣最動人的故事。我們希望透過這項計畫,讓更多人看見農村的美、感受土地的情感,並讓文化不只是被保存,更能被體驗、被傳承。」

臺南分署農村常民文化聯盟成立大會圓滿成功。(圖/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提供)
臺南分署農村常民文化聯盟成立大會圓滿成功。(圖/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提供)

三年耕耘,文化場域逐步成形

自111年度起推動農村常民文化轉譯,首年以米食與釀造文化為主軸,輔導「後壁俗女村」、「龍崎百竹園」建立文化基礎;112年度則進一步建構示範場域,如「張氏農場」以天然竹材搭建竹棚,展現傳統飲食與竹藝文化、「果毅慶林古厝」復刻農村廚房,依節令製作各式米食品,以及「將軍山農場」打造農村遊樂園,讓文化融入生活、走入旅人心中。在農村體驗當中加入文化元素,更具在地特色與國際吸引力。

今年分署計畫更擴大力度,輔導具農村文化旅遊潛力之組織與業者,聚焦飲食、技藝、遊藝與民俗等生活樣態,透過專家輔導進行農業溯源與文化轉譯,深化在地特色體驗,強化土地情感連結,讓遊客更深刻感受農村文化的厚度與溫度。

侃薔帶著眾人分享仙湖農場將常民文化轉譯為空間美學的經驗。(圖/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提供)
侃薔帶著眾人分享仙湖農場將常民文化轉譯為空間美學的經驗。(圖/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提供)

聯盟啟動,共創共享新局

「每一個農村社區都是一座文化寶庫,值得被細細品味。」,「常民文化產業聯盟」以平台式協作為核心,設立專家團隊輔導機制,協助成員在文化轉譯、市場開發、品牌整合及行銷推廣等面向共同努力,展現農村文化的新價值,並促進各地社區間的資源共享與經驗交流,讓農村文化轉譯成為你我生活的延伸。

更多警政時報報導
【獨家】分局淪「炮房」(上)震驚警界!昔日英雄警變身「渣男炮房王」?!女控值勤室做愛遭套路始亂終棄
【獨家】分局淪「炮房」(下) 多情刑警劈腿「涉毒女線民」 勤前亮出黑幫情資惹洩密疑雲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