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為了讓孩童認識黑熊、理解山林生態,與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全新兒童讀本《那一天,我走進熊山》,30日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新書發表會,邀請金鼎獎童書作家王文華老師,與長期投入黑熊保育工作姜博仁博士展開精彩對談,現場聚集上百位大小讀者,趁著暑假尾聲,親子共讀攜手走入熊山,學習在「有熊國度」內與熊和平共處。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製作《那一天,我走進熊山》兒童讀本,由暢銷童書作家王文華老師執筆,故事靈感源於部落走訪及親身聽聞的真實經歷,以輕鬆童趣的筆調,敘述12歲男孩「庫歐」回到熊山部落參加成年禮時,意外與黑熊相遇的冒險故事,進而引發山村居民從過去到現在,如何與黑熊共處的經驗與感動。呼應近年來臺灣黑熊族群擴張,時有人熊相遇事件發生的議題,新書發表會報名十分踴躍,有民眾特地遠從臺北南下參與,顯示人熊共處已逐漸成為一般都會民眾關注的焦點。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張弘毅分署長指出,臺灣黑熊數量逐年增加,出現在淺山與人類活動範圍重疊的機會也愈來愈多,中部大雪山、谷關一帶是黑熊重要活動範圍之一,該分署多年來透過研究調查、社區合作與宣導,推動「友善黑熊部落社區」,期待不只是山林有熊,更要成為能與熊共處的友熊森林。透過教育從小紮根至關重要,這本書就是一顆種子,能讓孩子影響家庭與社區,形成全民保育的力量。
新書發表會現場由王文華老師分享創作靈感,將自己走訪部落聽到「霧中遇熊」的真實場景,化作書中故事精彩的一環,希望透過這個奇幻與真實交織的故事,帶領孩子關心山林、理解部落文化,同時與參與讀者分享「巧遇」黑熊時,要以不尖叫不奔跑,緩步後退離開的正確應對方式。
對談中,姜博仁博士以自身研究黑熊的專業知識,深入淺出的譬喻,就像冰淇淋太好吃讓人吃過就忘不了,忍不住一直開冰箱偷吃的心情,黑熊若吃到人類的食物,也會忍不住持續靠近,因此提醒民眾遵守「無痕山林」準則,讓黑熊及其他野生動物與人類的食物保持距離,引發現場孩童共鳴。最後也呼籲民眾進入山林要隨身攜帶熊鈴、防熊噴霧等工具,避免與熊不期而遇。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在活動尾聲安排有獎徵答與親子熱烈互動,為本次新書發表會畫下圓滿句點。透過現場對話,民眾更清楚理解,隨著黑熊與人類的距離拉近,我們應將黑熊視為山林中的鄰居,同時認知牠們是食物鏈頂端的重要掠食者。臺中分署邀請大家,一起翻開《那一天,我走進熊山》,帶領孩子認識黑熊,學習如何與熊和平共處,並且同理與熊比鄰而居的山村居民,讓閱讀成為黑熊保育的起點,共同守護臺灣山林的人熊共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