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編輯中心)【記者郭嘉 / 綜合報導】定位這門理論,被譽為「有史以來對美國行銷影響最大的觀念」。2005年,37歲的顧均輝成為渣打銀行自1858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的第一位本土經理,他利用「定位」理論開闢了渣打銀行長江以北的中國市場。2012年,顧均輝以高級分析師的身份加入「定位之父」傑克·特勞特中國公司,是特勞特《定位》《與眾不同》《商戰》《重新定位》等定位核心書籍的最新中文版譯者,也是中國唯一操盤過兩家跨國企業、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定位落地專家,堪稱中國定位界的領軍人物。
顧均輝受邀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等學府講授「定位」理論,作為第一位將定位理論轉化為定位落地實操的專家,他已在全國講授定位數百場,為上萬名中國企業家提供實戰工具。20多年來,顧均輝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傳播和實踐定位。許多耳熟能詳的品牌,如百度、伊利、北汽、金嗓子、中駿控股、利郎、台鈴等都有顧均輝的護航,顯示他對定位理論及實戰工具的運用有深刻理解與獨到方法,是這門理論當之無愧的專家。
中國企業這些年在定位上有很大突破。定位理論於2002年進入中國,第一個走進定位、相信定位的客戶是閩派的勁霸男裝;第二個客戶是當年很有名的王老吉,也就是今天的加多寶。20年前的企業在對定位的理解方面和今天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當時企業家第一次接觸定位,第一反應往往是「定位是導航嗎?」這是第一個大的疑問。第二個疑問是為什麼需要定位。中國的競爭環境和時代背景變了,2010年以後,中國製造業增加價值超過美國,產品極度豐盛,企業賺錢越來越難,問題出在企業沒有清晰定位。2010年被稱為中國飽和時代元年,定位成為企業突破困境的重要工具。
定位可以從滿足需求到創造需求,透過定位跳出紅海,即開創新品類。然而,如果企業定位不清晰,即便開創新品類,資本和競爭者仍會迅速湧入,使所謂的藍海迅速變紅海。很多人認為定位方法更適合To C產品,但定位最早起源於工業品領域(To B),1969年傑克·特勞特在《工業行銷》雜誌發表了第一篇定位文章。中國市場傳播定位主要以消費品為主,因為講快消品容易被理解並快速傳播,但定位同樣適用工業品,而且更能發揮其價值。
顧均輝總結,「優秀的戰略定位都是反人性的,管理才是順應人性的」。經濟中少數人獲勝,當大家都往東走,你可能要往西走。定位是解決同質化競爭的工具。他曾為杭州一家包子鋪提供定位服務,規定員工不准微笑、不准打招呼,只提供快速交付服務,最大限度滿足顧客「快」的需求。雖然違反傳統人性化服務,但符合消費者核心需求,也讓業績增長,提醒企業家要清楚自己與顧客真正需要什麼,定位才能發揮作用。
顧均輝的案例顯示,定位不只是理論,更是實戰工具,幫助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找到方向,創造長期價值。他深信,企業成功的關鍵不在於盲目追求個人喜好或模仿競爭對手,而在於抓住核心需求,建立清晰定位,並在管理中順應人性,最終實現可持續增長。
想要了解顧均輝老師詳細課程內容請見名師堂原文:https://lihi.cc/yuk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