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訊】「月經不順是不是吃太多冰?」「喝薑茶就能緩解痛經?」這些廣為流傳的說法,幾乎是許多女性在面對經痛與週期紊亂時最常聽見的忠告。不過,中醫師提醒,月經不調並非單純因為「寒氣太重」,不同體質女性可能涉及肝、脾、腎等功能失衡,應對方式大不相同。
宜蘭新悅中醫診所林雅瑩院長指出,月經是「氣血」在體內運行的外在表現,與肝主疏泄、脾主生化、腎主管生殖密切相關。一旦氣血失衡,便可能出現經痛、經量異常或週期不規律等狀況。
林雅瑩說明,臨床上常見的「寒凝血瘀型」確實會導致小腹冷痛、手腳冰冷、經血暗紫帶血塊,但這只是其中一種。其他如「氣滯血瘀型」(情緒壓力大、經血有血塊)、「氣血虛弱型」(經量少、頭暈疲倦)、「肝腎陰虛型」(經期提前、伴隨燥熱)及「濕熱下注型」(分泌物多、搔癢伴異味)等,都可能造成女性週期紊亂。
婦科迷思破解
三招緩解月經不適
林雅瑩建議,女性可透過飲食、穴道按摩與作息調整改善經期不適:
-
飲食養生:寒凝體質適合薑茶、桂圓紅棗茶;氣血虛弱者宜補充黑芝麻、四物湯;濕熱體質可多喝薏仁水、綠豆湯;氣滯血瘀者則可飲玫瑰花茶。
-
穴道按摩:三陰交、血海穴與關元穴皆有助於活血化瘀與緩解經痛。
-
規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腹部保暖、進行瑜伽或散步等溫和運動。
醫師提醒:辨證論治才是關鍵
林雅瑩強調,「寒氣」並非月經不順的唯一原因,女性應避免一味依賴進補或盲目忌口,而是先認識體質,再在專業中醫師或婦產科醫師的協助下調整。若出現經期間隔異常、出血過多或經痛難耐等情況,更應及早就醫。
「理解體質、調整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找回女性健康節奏。」林雅瑩說。
資料來源:Dr.Nice 新悅中醫診所
官網:https://www.drnice.com.tw/products2_detail/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