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 : Wim Wenders
年分 : 2023
主要演員 : 役所廣司、柄本時生、三浦友和
活在當下的生活禪
“今度は今度, 今は今”(下次就是下次,現在是現在),這是禪宗一再當頭棒喝的生活禪:活在當下,而且要認真地活著,專注地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
新浪潮導演 Wim Wenders 以生活禪的角度,用樸實無華的鏡頭,有如紀錄片一般,不加入個人的批判,淡淡地把禪宗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不論在生活的內涵或電影藝術的成就,都是難得一見的作品。這種風格,只有早期的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近期的導演是枝裕和,以及台灣導演侯孝賢的作品中才能見到:用很平常的詞句寫作,卻能寫出這麼有內涵的作品。
清晨的日常
清晨,安靜的巷道還沒有行人,清潔人員“刷刷”的掃馬路聲叫醒了睡夢中的平山(役所廣司飾)。一如往常的動作:起來折被子、放枕頭、疊放睡墊、收好昨夜看的書、刷牙、洗臉、修剪鬍子、噴水整理小盆栽。
一切就緒後,他穿好工作服,拿起手機、鑰匙和零錢,打開門,抬頭仰望天空,微笑。平實而不誇張的演技,讓觀眾親切地體會到:每天都是新的一天,只要懷著愉快的心情,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
他走去販賣機,投幣買咖啡,然後上車喝口咖啡、放音樂、開始工作。每天不同的音樂代表著每天不同的心情,但無論如何,一定要過好每一天。選擇 1960、1970 年代的歌曲作為配樂,更顯得情意濃濃的懷舊感,也深感平山對過去的珍惜與無奈。
單調生活中的專注
導演不厭其煩地把每天的生活細節一次又一次地描述出來,就是要強調:生活本來就是單調乏味的重複。但看每個人用什麼心情來處理每天的工作與生活,是悲觀還是樂觀,完全由自己決定,一切以平常心看待。
一旦選擇了任何一種生活方式或工作,就要認真活著,並且以專業專注的態度努力去完成。“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可以是得過且過地敷衍了事,就像阿隆(柄本時生飾),經常遲到早退,邊看手機邊工作,有時還因為女朋友的來訪而影響工作。
也可以鉅細靡遺地做到盡善盡美,就像平山一樣,用熟練的專業技巧擦拭每個細節,而且態度非常專注,有如對宗教一般的虔誠。編劇故意安排阿隆,來襯托平山生活與工作的認真。
無常與珍惜
世事本無常,世上怎麼可能有事情不會改變呢?所以平山隨身攜帶著傻瓜相機,隨時抓住每個霎那的回憶。往事不可追,未來不可知,唯有珍惜現在。不要等到生命快結束時,才發現還有很多事未弄清楚。
平山和友山(三浦友和飾)細心地去求證一件事:“兩個人的影子重疊時,會不會使影子更暗?”結果平山說會,友山說沒變。導演並不給答案,因為很多事情的觀感,決定於每個人當下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隨後,兩個上了年紀的人竟天真地玩起童年踩影子的遊戲。他們好像玩得很開心,卻又流露出抓住生命尾巴的蒼涼感,令人不勝唏噓。
音樂與心境
又是新的一天,音樂播放著 Michael Bublé 的〈Feeling Good〉。他特殊又宏亮的嗓音述說著:“這腐朽的一切,已充滿生機,無所畏懼,就像你我一樣,我感覺很好。”
特寫鏡頭中的平山,從微笑瞬間轉為無奈的憂傷。是感嘆自己的過去嗎?還是對未來的美好喜極而泣呢?是恐懼,還是不安?觀眾只能隨著音樂與平山的心情上下起伏,也不知導演要把我們帶到哪裡。
不完美中的完美
完美的人,就是那些知道世事本來就不完美的人。如果不是經歷過,如何看得開?如何看得淡?如果不曾擁有過,又要放下什麼?
如果能放下,又有誰願意那麼辛苦地扛起來呢?一連串的如果與無奈,並不會改善我們的心境。或許生活沒那麼困難,只要簡單,不必精算,就可以過得很舒服。
《我的完美日常》就在這樣平淡的瑣事中,讓人認真品味生活的每個細節,才能體會“原來看山還是山”的境界。
文|何瑞峯
影評人、專欄作家,致力於用文字看見電影裡的靈魂。
FB: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xkhAzZ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