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傳媒桃竹苗新聞)【記者曾平/桃園報導】為期三天兩夜的全國性科學盛會——2025年全國國中科學探究聯合發表會(Junior Scientists’ Party, JSP),於8月22日在桃園市立同德國中盛大舉行。這場活動匯聚來自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宜蘭縣、彰化縣、嘉義縣及屏東縣等地的國中科學探究好手,不僅是知識與創意的交流,更是一場點燃青春夢想的科學饗宴。
本次活動由臺北市龍山國中鄭志鵬老師與屏東縣至正國中邱彥文老師共同主辦,並由桃園市立同德國中協辦。同德國中校長何信璋表示,學校秉持「真、善、美、愛」的校園精神,很榮幸能提供一個溫暖的場域迎接所有對科學充滿熱忱的師生。他期許同學們在交流過程中,不僅能獲得知識與靈感,更能締結深厚的友誼,留下美好回憶。何校長強調,每一次對話、每一次提問與每一次分享,都是在心中播下成長的種子。
屏東縣至正國中邱彥文老師則引用印度物理學家玻色的故事,提醒學生科學探究的價值。1924年玻色的量子統計論文一度被忽視,直到他勇敢地將論文寄給愛因斯坦,才獲得重視並影響世界。邱老師勉勵學子,在科學路上不要害怕犯錯或質疑權威,因為提問往往是新發現的起點,更要勇於分享想法,或許身邊的同學或師長,就是你生命中的「愛因斯坦」。
今年JSP的專題研究主題橫跨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數學與資訊科學等領域,充分展現國中生觀察生活、解決問題的驚人創造力。在環境科學與生物技術方面,新北市康橋國際學校同學利用雞骨與魚鱗探討吸附重金屬與海上柴油汙染的可能性,展現廢棄物再利用的潛力。宜蘭縣宜蘭國中的學生則深入研究福壽螺行為,提出兼具環保與效率的防治策略。臺北市龍山國中團隊則以綠能為出發點,設計出低耗能太陽能果乾機,落實創能與節能的理念。
在物理應用領域,桃園市建國國中學生對高斯槍的加速原理進行系統性探討;屏東縣明正國中團隊結合電磁砲研究線圈數、電壓等因素,展現「磁不可擋」的加速效果。臺北市誠正國中的學生則從節能角度切入,透過教室模型分析風扇位置對室內降溫的影響,提供節能減碳的具體依據。
數學與遊戲理論方面,桃園市建國國中學生將數學邏輯思維應用於「拈」與「點格棋」遊戲,分析其背後的必勝策略。臺北市龍山國中的學生則在圓內接四邊形的研究中,發現「內心四邊形」為矩形的幾何規律,並將其推廣至更複雜的多邊形結構。
文化傳承與科學對話亦是本屆亮點。嘉義縣民和國中學生以鄒族文化植物「羅氏鹽膚木」為研究題材,結合傳統智慧與科學方法,探討其生態價值與永續利用潛力;並透過製作「鄒族山羌笛」,帶領大家體驗科學與文化的交融。
活動除了四個梯次的專題海報與簡報發表外,還安排多元交流課程。包括同德國中帶來的「光強與空間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宜蘭國中帶來的「石板烤肉的秘密」、會稽國中的「量子井字棋」、以及民和國中的「鄒族山羌笛」實作體驗。學生們透過動手操作與遊戲,輕鬆吸收科學原理,並體驗跨文化智慧。
三天的活動場域涵蓋同德國中圖書館、各專科教室與桃園藝文園區。主辦單位提供詳細校園地圖、活動流程表,並設置線上社群平台,方便師生即時交流與心得分享。
2025年JSP不僅提供全國國中生展現科學探究成果的舞台,更透過同儕間的觀摩與合作,激發出更多創新思維。這場盛會在學生心中埋下探索未知、勇於挑戰的種子,為臺灣未來科學發展注入源源不絕的青春活力。(圖/同德國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