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政時報 林照東/綜合報導】
AI正從實驗室走進田間與工廠,為傳統產業注入全新生命力。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將於 8月22日至23日 在 高雄展覽館北館 舉辦的「2025 Meet Greater South亞灣新創大南方」活動中,集結工研院、金屬中心、精機中心等 逾10大法人,一口氣推出 31項AI創新應用成果,全面展現南臺灣產業轉型的新動能。
農業科技化 傳統碾米廠效率飆升20%
台灣每年稻米產量高達150萬噸,傳統碾米廠面臨人力不足與高強度搬運壓力。此次展覽亮點之一,是精機中心研發的 「AI賦能堆棧機械手臂」,可依米包與棧板尺寸進行智慧化堆疊,導入弘昌碾米廠後,生產效率直接提升20%,大幅減輕勞工負擔。
同時,工研院推出 「ICM作物智能防護—AI病蟲害預警系統」,可提前辨識病蟲害,平均準確度超過70%,為農作物築起智慧防線。
製造業升級 扣件調模精度破六成
在製造端,金屬中心開發的 光學輔助扣件調模導引系統,能透過AI視覺判斷自動對位,將調模時間縮短逾五成,對位精度提升至62%以上,並讓產品良率再提升5%。這項技術已開始協助中小製造業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壓力,加快數位轉型腳步。
50條AI試產線 中小企業轉型加速器
產業技術司指出,未來將鎖定工具機、水五金、扣件、紡織、塑橡膠及食品等六大產業,陸續在全臺建置 50條以上AI試產線,協助業者降低新品研發成本,並強化面對國際經貿挑戰的韌性。
開放民眾與業者體驗
活動現場除展示多項前瞻科技,還設有互動體驗與社群好禮,鼓勵有意升級轉型的廠商、中小微企業,以及對科技應用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相關資訊可至「解密科技寶藏」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ttitri)查詢。
更多警政時報報導
【獨家內幕】薪水小偷?!黃文政、吳國寶兩議員涉詐領「出席費」判刑未停職 市民怒:納稅錢變貪汙獎金?
【獨家】快訊!!北市文山區驚傳債務糾紛砍人!四嫌自行前往文山二分局投案 警深入追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