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桃園之光!龍潭國中AI發明團隊躍上國際舞台 嬰兒睡姿辨識系統勇奪金牌

桃園之光!龍潭國中AI發明團隊躍上國際舞台 嬰兒睡姿辨識系統勇奪金牌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龍潭國中發明展參賽師生出發前舉校旗合照,氣勢如虹!

(觀傳媒桃竹苗新聞)【記者曾平/桃園報導】 2025年IEYI世界青少年發明展於8月6日至8月8日在日本大阪盛大舉行,本次展覽結合了世界博覽會,成為全世界年輕人展示創意和技術的國際舞台。本次競賽匯集了來自台灣、日本、義大利、新加坡等世界各地13個國家的優秀青少年發明家,共同角逐各項大獎。來自台灣的發明小將們表現亮眼,充分展現了台灣青少年的創新思維與實作能力,其中桃園市代表隊更是捷報頻傳,以5組作品在世界賽中脫穎而出,一舉榮獲1金1銅3佳作,優異的成績不僅為桃園爭光,更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科技潛力。

桃園之光!龍潭國中AI發明團隊躍上國際舞台 嬰兒睡姿辨識系統勇奪金牌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參賽師生與台灣代表團的主席洪榮昭教授(右2)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桃園市龍潭國中以其創新發明「嬰兒AI睡姿辨識及溫度異常通知系統」,在世界賽senior(14歲以上)組別中,於眾多高中生的強勁對手競爭下,脫穎而出,勇奪災害管理和安全類金牌,成為桃園市唯一摘金的隊伍,為台灣爭光。這項榮譽不僅是對龍潭國中師生們努力的肯定,更是對台灣科技教育的一大鼓舞。

這項名為「嬰兒AI睡姿辨識及溫度異常通知系統」的作品,由龍潭國中數理資優、創造力資優學生鍾雨函、詹媛晴、劉采昀共同發想與研發,並在指導老師黃銘義與黃詩涵的帶領下完成。創作動機源自衛福部統計資料,指出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是國內嬰兒十大死因之一,而意外窒息是導致嬰兒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趴睡與不當的室溫更是重要危險因子。有鑑於此,三位同學希望透過科技力量,為疲憊的父母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嬰兒照護輔助,有效減少意外發生。

桃園之光!龍潭國中AI發明團隊躍上國際舞台 嬰兒睡姿辨識系統勇奪金牌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龍潭國中發明展參賽師生奪金後與國旗合影。

這套系統結合了多項創新功能,包括:•AI影像辨識: 利用機器學習(Teachable Machine)訓練AI模型,精準偵測嬰兒的睡姿,尤其在發現趴睡時,能即時發出警報。•無線傳輸技術: 透過自製的室內無線主機和隨身穿戴裝置,並利用MQTT無線傳輸技術,讓家長無論身在何處都能隨時掌握嬰兒狀態。•多重警示系統: 自動將嬰兒趴睡的次數及時間上傳至Google試算表,提供家長參考預防;同時,系統能配合手機LINE APP,讓家庭成員即時收到危險警訊。•語音輔助功能: 系統內建語音朗讀功能,讓視覺障礙的照顧者也能透過聽覺察覺警報,掌握黃金救護時間。

桃園之光!龍潭國中AI發明團隊躍上國際舞台 嬰兒睡姿辨識系統勇奪金牌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學生向世界各國的來賓展示發明展作品。

龍潭國中資優班透過問題導向、動手實作、團隊合作與創造思考等教學方式,致力於培養學生成為具備獨立思考、創新能力與主動學習精神的未來人才。本次能在發明展世界賽中一舉奪金,師生都感到非常榮耀。

桃園之光!龍潭國中AI發明團隊躍上國際舞台 嬰兒睡姿辨識系統勇奪金牌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學生向世界各國的來賓展示發明展作品。

指導老師黃銘義表示,能在世界舞台獲此殊榮,感謝學校的支持和同學們的努力。參賽過程雖然辛苦,但看見同學們鍥而不捨地的努力研發,在比賽會場中,以流利的英文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民眾介紹作品,並獲得高度讚賞,感到非常有成就感。黃老師分享,這次經驗不僅是比賽,更是一場與世界接軌的文化與創意交流,讓世界看見了臺灣的創意及教育的軟實力。

校長黃寒楨表示:「這次龍潭國中在IEYI世界青少年發明展中獲得金牌,不僅是學校的光榮,更是桃園市的驕傲,感謝資優班老師對資優教育的投入與付出,以及輔導室林郁雯主任及吳秀雯組長的行政支援,資優班的學生在各項競賽中屢獲佳績,展現了卓越的學習成果!龍潭國中一直以來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勇於挑戰,積極參與各項科技競賽和發明活動。這次參賽不僅讓學生們拓展了國際視野,更提升了他們的自信心和競爭力。

桃園之光!龍潭國中AI發明團隊躍上國際舞台 嬰兒睡姿辨識系統勇奪金牌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學生向世界各國的來賓展示發明展作品。

黃校長指出,學校將繼續加強科技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資源和平台,鼓勵學生們發揮創意,將科技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為社會做出貢獻,並期望這份發明熱忱能在校園中持續傳承,培養更多具有創新思維的下一代,為台灣的科技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未來,我們也將為學生們提供更多學習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能夠站在更高的起點,迎接未來的挑戰,期盼未來能有更多教師投入,將這份科技教育的熱忱延續下去。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