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傳媒雲嘉南新聞)【記者洪佳伶/雲林報導】你是否經常胃脹氣、吃一點就飽、反胃卻以為只是壓力大或吃太快?小心!可能是幽門螺旋桿菌(H. pylori)在作怪。根據台灣胃鏡資料顯示,國內成人感染率高達50~60%,也就是每兩人就有一人感染,卻多數人未曾篩檢。
雲林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卓韋儒醫師指出,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潛藏於胃部的致病細菌,長期感染會破壞胃黏膜,引發慢性胃炎、胃潰瘍,甚至提高罹患胃癌風險。依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胃癌高居十大癌症死亡率第八名,每年超過4,000人新診斷、逾2,000人因此病過世,其中8至9成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
「我在門診遇過許多患者年紀輕輕,卻已有胃黏膜發炎甚至癌前病變跡象,但他們從未接受過檢查。」卓醫師說道。他提醒,幽門桿菌常經由口水傳染,如共食、共用餐具、與幼童共餐等,因此家族群聚感染情況普遍,建議若有家人確診,全家應同步檢查。
以往需等到胃鏡發現潰瘍才能申請健保除菌療程,導致許多患者因無明顯症狀而錯過治療時機。卓醫師指出:「從2024年8月起,健保已正式放寬條件,只要符合以下任一項(幽門螺旋桿菌糞便抗原陽性、胃鏡切片證實感染、碳13尿素呼氣試驗陽性) 就能健保給付除菌治療,這是近年最有感的改革之一。」:
此外,國民健康署也於113年8月起,針對9縣市45–74歲民眾推動「一次性糞便抗原篩檢」計畫,114年將擴大至17縣市,期盼提高早期發現率,守護國人胃健康。
卓韋儒醫師建議,民眾如有機會安排胃鏡檢查,可同步進行幽門螺旋桿菌快篩,一併掌握胃部健康狀況。若檢測陽性,通常可透過10~14天的三合一或四合一療程有效除菌。不過他也強調:「除菌後4至6週內必須回診追蹤,進行碳13呼氣試驗,確認是否成功清除。否則很可能復發甚至惡化為胃潰瘍或胃癌。」
卓韋儒醫師三大提醒:1. 無症狀也可能感染,不要掉以輕心。2. 家中若有成員感染,全家建議一起檢查。3. 一次胃鏡,可完成檢查與除菌評估,效率更高。
「很多人因為沒胃痛就忽略,但胃癌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時已難以治療。」卓醫師語重心長地表示,鼓勵民眾善用健保新制與國健署資源,及早檢查、及早治療,遠離胃病與胃癌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