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傳媒雲嘉南新聞)【記者洪佳伶/雲林報導】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與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TaiwanICDF)再次攜手合作,於114年5月7日至7月17日執行「索馬利蘭公衛醫療緊急應變體系建構計畫」第二梯次醫事人員代訓,協助強化索馬利蘭首都Hargeisa和鄰近Gabiley區的緊急醫療救護及醫療緊急應變能力。此次課程延續首梯培訓成果,進一步強化臨床急救知能與大量傷患應變處置能力,為在地建立可永續推動的急救訓練制度奠定基礎。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馬惠明表示,本計畫的核心內容包含由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與雲林縣消防局合作,每年代訓8名來自索馬利蘭的急診醫學科種子學員,本次培訓時間為期10週密集訓練,分別為4位醫師(院內急救組) 與4位護理師 (院前救護組),透過學習豐富的急診醫學知識與培養臨床實務技能,以訓練種子教師 (Train the Trainer) 的方式進行教學,讓他們回國後能開設符合國際標準的課程,進一步提升當地在急救醫學與院前救護方面的專業水準。
雲林縣消防局表示,非常榮幸能參與此次國際醫療人道援助計畫。透過跨國合作與教學交流,不僅將臺灣的緊急救護訓練經驗分享至非洲,也提升第一線消防人員的國際視野與教學實力。消防局未來也將持續配合相關培訓計畫,發揮地方能量支援國際事務,共同守護全球健康安全。
副院長江文莒表示,本次索馬利蘭種子教師訓練在延續第一梯次教學經驗的基礎上,課程設計更為精實與系統化,依據學員專業背景區分為兩組,『院內急救組』課程由急診醫學部李安阜副主任負責安排,共計完成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高級兒童救命術 (APLS)、到院前外傷救命術 (PHTLS)、腦中風嚴重度指標評估(NIHSS)、大量傷患應變 (MCI Response) 等五大課程與教學模組,全面強化學員在各類急重症情境中的判斷與應對能力。『院前救護組』 由急診醫學部緊急救護科洪子芸主任與雲林縣消防局聯手策劃,以世界衛生組織基礎急救照護課程 (WHO-BEC)為核心,搭配到院前外傷救命術 (PHTLS)、緊急醫療救護系統(EMSS) 介紹、緊急心臟救命術 (CPR and ECC) 與急診護理管理 (Nursing Management in ED)等課程與教案編寫。
副院長江文莒指出,特別感謝雲林縣消防局的全力協助,其中多數課程是於消防局六合分隊進行,在真實救護車待命環境中進行演練,臨場感十足,深化學員實戰應變能力。講師們一致肯定學員學習態度積極、主動參與,展現高度熱忱與責任感。
回顧首梯受訓成果,學員於113年返國後,積極透過在台所學,辦理各項訓練班,截至目前為止,已在當地辦理4場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訓練班,共培訓85名醫護人員、4場到院前緊急醫療救護(PEC)訓練班,共培訓52位護理師與醫院員工,並於當地推動急救系統建置,成效斐然,其首都哈爾格薩(Hargeisa)於今年5月30日正式啟用由第一梯學員規劃建置的 「救護車派遣中心」,當日首通急救電話響起後,派遣系統順利啟動,成功將一名病人自事故現場安全送抵醫院,並展開後續醫療處置,體現台灣醫療援助的實質成果。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秘書長黃玉霖表示:「索馬利蘭目前所面對的醫療挑戰不容忽視,從資源匱乏、院前救護體系尚未完善,到缺乏專業人力,每一項都是當地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臺灣的醫療援助不僅僅是短期支援,更著眼於長期急救體系建立與人才培育。隨著學員們順利完成訓練,種子教師們已具備實務與規劃能力,將臺灣的急救經驗轉化為索馬利蘭當地可執行的緊急醫療體系規劃,讓臺灣醫療技術進一步走入國際、服務當地亟需協助的民眾。」
院長馬惠明表示,這段時間親眼見證索馬利蘭學員們從陌生轉為熟練操作急救設備、參與模擬演練、甚至在課堂上積極發問與回饋,他們展現出的學習熱忱與專業態度讓我們深受感動。學員不僅在知識與技能上有明顯進步,更展現出回國後推動在地教學與制度改革的責任感與企圖心。未來,臺大雲林分院、雲林縣消防局與國合會將持續合作,關注索馬利蘭醫療系統的後續發展,並針對需求適時調整課程設計與支援策略,共同打造更具韌性的緊急醫療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