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台中市「引風、增綠、留藍」減緩熱島效應 盧秀燕:打造市民永續宜居城市

台中市「引風、增綠、留藍」減緩熱島效應 盧秀燕:打造市民永續宜居城市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台中市「引風、增綠、留藍」減緩熱島效應,市長盧秀燕:讓市民生活在幸福宜居的環境。(圖/記者廖妙茜拍攝)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環境, 城市如何降溫成為重要課題,台中「引風、增綠、留藍」減緩熱島效應。市長盧秀燕今(8)日主持市政會議表示,該計畫是她的重要政見,迄今已6年半,成為台中市規模最大、最完整的綠化降溫施政計畫之一,也獲中央與他縣市肯定與取經。為讓城市更幸福宜居,該計畫不僅著重綠美化,也包含各城市閒置空間的活化,致力將打造永續宜居的城市。

「讓市民生活在幸福宜居的環境!」盧市長指出,自她上任以來已新增近200座公園,「引風、增綠、留藍」計畫不僅著重表面綠美化,更落實於各場域空間,包括捷運綠線、台鐵高架、74號快速道路等下方空間全面活化;也攜手建築業者推動立體綠化,她並感謝市府團隊跨局處協作,將台中打造為永續且宜居的城市環境。

台中市「引風、增綠、留藍」減緩熱島效應 盧秀燕:打造市民永續宜居城市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建設局長陳大田進行專案報告。(圖/記者廖妙茜拍攝)

今日市政會議,都發局長李正偉、建設局長陳大田、水利局長范世億以「城市降溫—引風、增綠、留藍」為題進行專案報告。李局長說明,熱島調適修訂包含三方向,第一「引風舒適」,即透過地界退縮,提升基地通風舒適性;第二「通風散熱」,藉由管制建築立面寬度,營造通風散熱環境;第三「增綠降溫」鼓勵設置宜居建築設施,增加都市綠覆。透過相關獎勵辦法鼓勵業者打造城市風廊及多元立體的綠化環境;中市社會住宅也將綠化融入居住空間,從垂直綠牆、中庭綠地到綠能屋頂,整體環境更具永續性,不僅能改善都市熱島效應,也提升住民休閒生活空間,打造更舒適宜人的都市景觀。

陳局長表示,市府透過美樂地計畫,提升人均綠地面積至9.46公頃/萬人,躍升六都第二,達「增綠」目標。此外與企業合作推動「都市退燒全民植樹行動計畫」,與台積電合作推動大安造林及台74高架橋下綠化,優化朝馬路至建國路段;同時攜手建商綠化西屯、大里等地逾5萬平方公尺,營造低碳引風綠廊道。另也將鄰避空間轉型,例如垃圾掩埋場轉型為馬卡龍公園、肉品市場轉型豬事圓滿公園等。並打造全台最長橋下空間「綠空廊道」,總長21.7公里,打造綠意台中。

台中市「引風、增綠、留藍」減緩熱島效應 盧秀燕:打造市民永續宜居城市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都發局長李正偉進行專案報告。(圖/記者廖妙茜拍攝)

范局長也分享,綠川興大段藉由整體複層林相營造,汰除部分黑板樹並新植原生種喬木超過400棵,提升近30%的綠覆率,打造能夠存水、過濾空氣達降溫、抗旱、捕碳等效益,並設置地下儲水設施透過貯存、滲透、過濾、蒸發等延遲逕流,以涵養水源降低都市熱島效應。此外,大智排水則透過植栽生態改善既有河岸兩側環境與保留既有生態,增加都市防洪靭性,並在水防安全原則下,減量結構堤防,新建河道休憩設施、近水平台及休閒步道等。

李局長表示,透過本市都市設計審議制度,以113年度為例,共審議244案都市設計審議案件,屋頂綠化量增加96,984.2平方公尺,垂直綠化量增加垂直71,656.8平方公尺,平面綠化量增加633,795.1平方公尺,經都審核定地面層喬木數量20,014棵,積極輔導台中市建築開發基地植樹設計。此外,台中市宜居建築自法令發布迄114年5月底,宜居建築建照核發計287案,完工45案,因設置宜居設施增加11,024棵小喬木,總數達29,119棵喬木,宜居固碳當量增加4,642公噸,總固碳當量增加20,768公噸。增植喬木數約等同增加7.3座文心森林公園,約等同增加551座小型鄰里公園。

台中市「引風、增綠、留藍」減緩熱島效應 盧秀燕:打造市民永續宜居城市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水利局長范世億進行專案報告。(圖/記者廖妙茜拍攝)

盧市長表示,全球極端氣候加劇,都市熱島效應也愈發嚴峻,城市如何降溫成為重要課題。近年全台氣溫屢創新高,因此台中市積極推動「引風、增綠、留藍」的永續城市計畫,這是她自競選市長以來即承諾的重要政見,歷經6年半執政,不僅提出完整藍圖,更編列預算、全力執行,已成為台中市規模最大、最完整的綠化降溫施政計畫之一,為台中市民打造永續宜居城市。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