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彰化新聞)【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2025年台灣耳科醫學會年會暨國際研討會,今(5)日在彰化基督教醫院國際培訓中心舉行,來自日本、韓國、越南、泰國等國的耳科專家與台灣55位講師、座長及聽力師齊聚一堂,針對耳科新知、耳部手術、人工電子耳及數位聽力照護等主題展開深入交流,為台灣耳科醫療注入新動能。

彰基總院長陳穆寬指出,這次匯集全球9個國家專家學者探討耳部疾病的多元面向,包括新生兒聽力篩檢、人工電子耳植入、暈眩症及聽神經瘤等,共同促進跨領域交流,為耳科醫療發展樹立良好典範。
健保署已開放補助18歲以下、雙耳極重度聽損兒童進行雙側電子耳植入手術。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因不符資格或費用差額,難以獲得完整治療,彰化基督教醫院成立的電子耳基金會,針對65歲以下、但未符合健保補助資格的病人,協助申請費用補助,讓患者完成手術與復健,重返「聽見美好」的世界。
耳科主任許慶輝醫師指出,彰基在過去兩年已完成9例人工電子耳植入手術,並積極推動國內外交流與技術創新,提升整體耳科照護品質。此外,彰基聽力團隊也發展出「一站式聽力篩檢服務」,新生兒出生三日內即完成第一次篩檢,若初篩未過,則於滿月時安排複篩並進一步進行腦波診斷,以早期介入、精準治療為目標。
聽力師蔡螢芷指出,此次年會亦涵蓋「台灣聽篩面面觀」、「平衡檢查技術」、「聽力學臨床實務」等聽力專題,提供聽力師難得的跨專業學習平台。會中並舉辦耳科手術影片競賽、病例討論與併發症處理經驗分享等,促進專業成長與臨床創新。
目前於彰基出生的新生兒,大多於出生後3天內完成第一次聽力篩檢,以「自動聽性腦幹反應(AABR)」檢查輕中度以上聽損。若初篩未通過,將安排於滿月時複篩;若仍未通過,則安排腦波檢查,以釐清為「感覺神經性聽損」或「傳導性聽損」,並於6個月內啟動助聽器與聽語療育,達到黃金治療期內的有效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