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地下停車場,也可以有春天

地下停車場,也可以有春天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文/夏學理教授(前臺師大發言人/所長)
週五晚九點半,小小社區LINE群組突然響起連串提示音。住戶A上傳照片,指出一輛外車停放在地下二樓車道盡頭,擋住鄰居車位出口。住戶A寫:「有留電」,表示外車有留下聯繫電話。

被擋的住戶B聞訊後發聲:「我覺得這樣感覺不太好,或許應該事先讓我知道。」其後,住戶C語帶鋒芒的附和:「真的,很沒有禮貌!」住戶D則匆匆解釋:「不好意思,因為有緊急狀況,所以我先生讓女婿暫停;才剛上樓,還來不及通知,非常抱歉。」

滑動手機屏幕讀到住戶D的接連致歉,我寫下:「一切都還好嗎?」,儘管我和鄰居們都只是點頭之交,但我深知:地下停車場沒有電信訊號、社區週邊難以停車、週五夜間的「緊急狀況」,特別需要被祝福。

這件小事讓我不禁感慨,生活中,諸如此類的誤解經常發生。在當下的社會場景裡,「匿名」當道的網路,讓人們越來越習慣用銳利的批判劃清界限。遇到分歧時,「真的,很沒有禮貌」這樣的斷言往往脫口而出,如同條件反射般犀利。人們吝於花時間去了解事件背後的故事及真相,更懶得投遞一份體貼的關懷。社交媒體的便捷,讓情緒宣泄比理性溝通更為常見,鍵盤敲出的苛責聲,廉價地築起一道道冷漠高牆。

每個被指責「真的,很沒有禮貌」的事件背後,都可能有著百般無奈。一句「一切都還好嗎?」,不只是簡單問候,更是願意傾聽、願意共情的溫暖善意。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更該學會放下「立馬脫口批判」的衝動,多給彼此一些寬容的空間,用體貼的問候替代尖銳的指責,讓善意在人與人之間溫暖流動。畢竟,一個懂得溫柔相待的社會,才是個真正值得棲居的美好家園。

週五夜的小小社區故事,於第一條來訊提示音響起約莫七、八分鐘過後,在全棟各樓層迴響的小女孩稚嫩哭聲,以及汽車的急促駛離聲中結束。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