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何不「讓世界多點愛」

文/夏學理教授(前臺師大發言人/所長)

何不「讓世界多點愛」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2009年秋,眼見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對各地民生經濟造成巨大沖擊,尤其是貧困孩童的受教機會遭到嚴重影響,臺師大校長郭義雄對此深感憂慮,乃囑咐我以「愛與希望」為核心,賦予學校例行性聖誕點燈更深刻的意義。

當時,身為臺師大一級行政單位 – 公關室主任/發言人兼校友總會秘書長的我,即向郭校長提出以《Hoping•Download》,作為歲末點燈的主題。該名稱借用臺師大校址「和平東路」的閩南語諧音,寓意臺師大為「下載希望」的所在。在主題之下,則策劃有:「燭光100 – 勸募計畫」、「搶救小黑馬 – 線上課輔計畫」、「青年踏尋孔子行腳 – 偏鄉課輔計畫」等分項活動。

何不「讓世界多點愛」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其中的《孔子行腳》計畫,聯合了臺師大校友總會、香港校友會、澳門校友會,一起號召臺、港、澳與大陸青年學子,在寒暑假期間,踐行孔子「周遊列國、有教無類」的精神,攜手為偏遠地區孩童開展課輔志願服務。

2010年初,在臺師大公關室黃兆璽執行長的積極推動執行下,來自兩岸四地的百位青年學子匯聚於臺師大孔子像廣場前。伴隨著主題曲《讓世界多點愛》(作詞:夏學理/王琦、作曲:夏學理、編曲:溫智皓https://youtu.be/DyMf6ivEeLM?si=HhDHefM7YGfxRsqA)的溫暖旋律,《孔子行腳》活動正式拉開帷幕。作為《Hoping•Download》主題負責人,我至今難忘那個寒冬裡的感人場景 – 郭校長與參與活動的青年志願者、孩童及師長、家長們,熱情與淚水交織,傳遞出的愛與希望,宛如早春的訊息,溫暖得令人動容。

關注偏遠地區教育,是人們內心善意與責任感的自然流露。《讓世界多點愛》的歌詞寫道:「當你望著天空,也許曾經迷惑過,同樣的日升日落,卻有著許多不公。親愛的朋友,風雨過後才會有彩虹,讓我們燃起心火,照亮四海分享所有。讓世界多些期盼,需要你和我的愛,切莫再等待,別再有等待,徒留無奈和遺憾。敞開心帶著熱情,用微笑趕走黑暗,你我都一樣,不會有不一樣,同呼喚燦爛輝煌的未來」。這些深情和煦的文字與簡單的旋律,直白生動地詮釋了《孔子行腳》所承載的「愛與希望」願景。

回顧這段歷程,從最初由臺師大、北京大學、香港大學、澳門大學…等校,共百位青年學子參與,到2018年,兩岸四地共有26所大學、340位青年學生,走進32所偏鄉學校,為4,000名弱勢孩童提供課輔服務,寫下最亮眼記錄。這份由「志願者們」締造的精采佳績,離不開黃兆璽執行長的連年辛勤付出,以及許勝雄董事長、涂鐵雄董事長等人的慷慨資助,更離不開郭義雄校長、張國恩校長對「愛與希望」理念的傳承和接力。

綜此,反觀鄭英耀部長的言論,其在昨(5/14)日公開宣稱:教育部「不鼓勵」與大陸交流,還提出「禁止與反對中小學、甚至大學,國際交流不應該只想到大陸」 ;但隨後又於今日表示:「反對學生跟大陸交流這個帽子,我承擔不起」。如此前後反覆歧異的表態,不禁讓人好奇:鄭英耀的態度轉變,會否是因為他聽到了偏鄉孩童渴望《讓世界多點愛》的心聲?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