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傳媒雲林新聞)【記者蘇榮泉/雲林報導】雲林濁水溪的疏濬工程不僅確保河防安全,更展現廉政治理的決心與成果。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6日於雲林縣莿桐鄉公所舉辦「114年濁水溪新虎尾橫提段疏濬及廉政宣導說明會」,會中邀集各界齊聚一堂,包括台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長黃智勇、莿桐鄉長廖秋蓉、立委謝衣鳳、縣議員張維崢、軍方代表與調查單位、砂石業公會及地方居民,共同見證廉潔治水的實踐過程。
會中一大亮點是由雲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黃立夫進行專題授課,分享多年偵辦政府工程的實務經驗,說明《貪污治罪條例》的相關案例、廉政思維與常見業務風險,為與會人員敲響預防弊端的警鐘。會場另安排「廉能拼圖」象徵儀式,透過與會來賓共同完成拼圖,凝聚各界攜手守護濁水溪的共識與承諾。
分署長李友平指出,濁水溪每年平均疏濬土石量達千萬噸,為維護流域安全與民眾福祉,四河分署採用「採售分離」、「點線面監控」、「科技執法」及「廉政平臺」等制度工具,以系統化方式提升治理效率,並持續邀集地方意見參與,實現公開透明的施政模式。這樣的努力也讓四河分署榮獲法務部廉政署「透明晶質獎」的高度肯定。
檢察長黃智勇也表示,濁水溪過去曾因疏濬制度不完善而衍生諸多弊端,如今透過機關改革、廉政平臺及制度創新,讓非法盜採與黑金介入現象大幅減少。這不僅讓廠商取得合理利潤、政府部門執行無後顧之憂,更讓全民受惠於品質提升的公共工程。
與會的地方代表回憶過去濁水溪的揚塵困擾,如今疏濬帶來的改善令人有感。他們指出,透過專業規劃與多方合作,不僅保障防洪安全,還能利用砂石便道改善交通、促進地下水補注、減緩地層下陷,更以公益回饋方式實際回饋地方,讓疏濬成為多元效益的典範工程。
李友平強調,未來將繼續強化公私協力與跨域治理,讓疏濬工作不再只是單一工程任務,而是一個與地方發展、民眾安全、環境永續密切結合的整體策略。濁水溪的改變,是廉政與專業共同作用下的典範,更是台灣河川治理轉型成功的重要縮影。
立即加入【觀傳媒】官方帳號http://lin.ee/q2kd3ut精彩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