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市環保局19日表示,國內時有廢電池誤混入一般垃圾投入垃圾車中,因受壓縮擠壓磨擦而造成起火燃燒甚至爆炸的情況,形成清潔人員執勤的安全破口,造成公安問題。
環保局指出,由於電池體積小且用途廣泛,民眾家中的抽屜、櫃子裡甚至屋內的小角落都可能留有使用過的電池或行動電源被遺忘而未妥善回收處理,建議民眾可隨手利用使用過的空奶粉罐、包裝盒等現成的容器,放置在家中適當空間,集中存放家人使用過的各類電池或含電池物品。該局提醒,充電式鋰電池更要落實「要絕緣」、「要分類」、「要放電」、「避高溫」、「避擠壓」及「避水氣」等3要3避原則後再交付清潔隊、社區大樓回收桶以及北市連鎖便利商店、量販店、無線通信器材行與攝影器材行等8個行業近3,200處回收點進行回收(回收詳情請上臺北市環保局資源回收入口網查詢)。
環保局說明,不管是一次用乾電池或充電式電池,都內含各種重金屬,不但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造成環境危害,甚至進入我們體內影響健康。如果能被妥善回收,透過篩選及磁選等程序,分離出二氧化錳、廢鐵、廢鋅等再生料,甚至當成新電池的原料,不但落實循環經濟理念,更可守護我們的生活環境,一舉多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