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全世界最小的「迷你AI三度儀」,即將正式啟動pre-A輪募資。
(翻攝畫面,2023.02.22)
▲圖/醫學團隊。前排:林世明董事及技術發明人(左)、李嗣涔諮詢委員(中)、陳鴻基諮詢委員(右)後排:張雅婷副執行長(左三)、彭紹曾總經理(右三)、白幸卉顧問(左二)。
(翻攝畫面,2023.02.22)
(觀傳媒大台北新聞)【記者郭嘉/ 台北報導】你能想像在電影情節中為劇情所虛擬的科技,竟然可以跨越時空背景、和電影銀幕,真實出現在台灣嗎? 影視作品常是科技先驅,在60 年代的電影星際大戰(Star Trek)中,主角拿出三度儀(tricorder)對著傷者進行身體掃描,馬上就能知道受傷程度多嚴重,快速的找出解決方案。
受此電影的啟發,數十位在醫界深耕的醫師為研發此項技術的可能性,投入並成立「深禾醫學」新創公司,在醫學院醫療器材與醫學影像研究所教授林世明帶領下,與台大醫學院、台大醫院及電資學院合作,由台灣大學李嗣涔教授、EMBA前執行長陳鴻基教授擔任諮詢委員,利用生理訊號加上AI人工智慧與臨床演算法,研發出全球最迷你AI三度儀,研發的過程中將電影情節中的概念發揮在產品設計的功能設計中,並著重應用於腦中風的預防,設計出同時使用二支三度儀時,可以於短短2分鐘內,測量出消費者左右手生理數值、並掃描出身體9種參數5種功能,立刻評估出腦中風風險的指標!
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高明見表示,腦中風是造成失智失能的最重要疾病,全世界每6秒,台灣則每18分鐘就有一人中風,可見中風的發生率很高,嚴重的是中風後,大都會殘留輕重不一的殘障失能狀況,政府每年編列數百億的長照費用,七成以上是花在照顧這中風失能的病人。此時若能有準確度高、容易使用、方便隨身隨測的輕巧檢測工具,針對高風險或亞健康族群常態性監測,將有利於預防腦中風,對個人或是家庭都可以帶來更大的保障。
深禾醫學台灣區總經理彭紹曾指出,「迷你AI三度儀」的風險監測技術催生耗時五年,已取得台灣與美國九項發明專利,透過全球醫界公認的「示波振幅法」(Oscillometry),收集受測者,為使數據達到精密不斷重複量測,並藉由九大關鍵指標,將訊號及波型交由AI判讀,能準確計算評估腦中風、血管阻塞、與惡性心律不規則等風險因子,啟動後100秒可完成,並克服異材質貼合技術困難,成功開發出可防水,於極地、滑雪、游泳、單車、路跑等運動使用的充氣壓脈帶,且是全球目前最先進、最輕巧、最好用的充氣壓脈帶。單次使用花費僅需數百元,不到原來的百分之一,可以大大降低民眾的經濟負擔!
為回應強勁的市場需求,該公司已展開首發產品「迷你AI三度儀」上市計畫,並正式啟動pre-A輪募資,資募目標為新台幣五千萬元。資金用途包括建置行銷業務團隊,於全台三個重點區域進行商業模式測試。階段性目標為累積用戶數,並將依據用戶回饋意見,優化產品使用介面及功能,預定於六月底前完成,該公司接下來亦會繼續投入開發包括頸動脈栓塞檢測儀、冠狀動脈栓塞檢測儀、腦萎縮阿茲海默症檢測儀等不同類型的發明。
▲圖/深禾醫學成功開發出可防水,於極地、滑雪、游泳、單車、路跑等運動使用的充氣壓脈帶,且是全球目前最先進、最輕巧、最好用的充氣壓脈帶。
(翻攝畫面,202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