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龜山島的美麗與哀愁】之四:龜山島!他們最了解

龜山島對多數人而言,它或許只是孤懸在宜蘭外海的小島嶼,但對研究龜山島地質的李昭興、居住島上23年的簡英俊、在島上從事安全維護工作20年的許源豐以及在龜山島擔任解說員,曾經無數次帶團登上401高地的宋金來而言,龜山島是有特殊意義與情感。說他們對龜山島最了解應該也不為過。

在一次登島踏勘的過程中,李昭興、簡英俊、許源豐、宋金來四個人難得聚在一起,也留下了這個歷史鏡頭。李昭興是台灣海洋大學地質研究所教授,2000(民國89年)年就開始從是龜山島地質研究,也是第一個以科學證據證實龜山島是活火山的學者。他曾經搭乘日本科學研究潛艇深入龜山島底下海域,觀察海底溫泉及生物游動,也曾以鑽探方式在島上鑽井探勘地質變化情形。

簡英俊,現任頭城鎮民代表,從小在龜山島長大,民國63年,當年他23歲,政府以軍事需求為由要求居民遷村,他才跟著家人離開龜山島。因為從小生活在龜山島,他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非常清楚。簡英俊說,龜山島人以前耕作必須翻山越嶺到菜園,走一趟路需要好幾個小時,而小時候學校遠足也會走路到半山腰的「龜爪仔底」。簡英俊也擔任過後來從大溪里獨立出來的龜山里里長,龜山島解除軍事管制後,宜蘭縣政府曾舉辦「龜(歸)來吧!」返鄉活動,他都積極參與。

另一位雖然不是龜山島居民,但卻也在龜山島生活了20年,他就是東北角暨宜蘭風景區管理處龜山島警察隊隊長許源豐。被稱為「島主」的許源豐,2000年開始就在龜山島服務,他歷經了龜山島從「軍事管制區」變更為「一般管制區」的過程。許源豐說,龜山島剛開放觀光的時候,一天只允許250人登島,那時候碼頭設施還很不穩定,常會發生遊客下船不小心跌落海中的情形。後來經過多次改建,現在的碼頭堅固許多,而容許登島人數也已增加到一天1800人。

目前從事媒體工作的宋金來,曾經於民國103年、104年擔任龜山島解說員,登島次數連自己也數不清楚,光是帶團登上401高地至少就有5、60次以上。宜蘭縣政府首次在龜山島舉辦「成人禮活動」,帶領參與年輕人登上401高地的就是他。宋金來對島上的典故如數家珍,能言善道頗受遊客喜愛,即使現在已經不是專職的解說員,偶而還是有人指名要他帶團登島。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