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島之所以為龜山島,主要在於它的外型像一隻烏龜,有頭有尾有身體。不過,近年來幾次地震造成「龜首」岩石崩落,有民眾擔心,長此以往,有一天「龜首」不見了,龜山島會不會不像龜山島?
宜蘭外海的龜山島以狀似烏龜聞名,目前被定位為「生態島」,由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風景區管理處管轄,每年三月至十月開放登島觀光。龜山島的特色,除了島上的生態之外,它的外型像一隻孤立在海上的烏龜,引起不少遐思,它與蘭陽平原遙遙相望,也讓「龜將龜」與「噶瑪蘭公主」的神話代代相傳。然而接連幾次地震卻使得龜山島「龜首」岩石崩落,日積月累,「龜首」會不會消失或變型?
為解開「龜首」土石崩落是否會傷及龜山島整體外型的謎底,長年關注龜山島變化的宜蘭縣民吳啟明,在龜山島解說員宋金來引薦下,找來對龜山島地質有深入研究的海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昭興登島一探究竟,一行人搭乘賞鯨船近距離觀察「龜首」樣貌。
李昭興教授表示,受到地震影響,「龜首」確實有岩石崩落情形,好在它是「逆向坡」,情況還不是非常嚴重。對於「龜首」是否有一天會變形或不見了?李昭興教授說,在我們有生之年應該不會看到這種情形。不過,李昭興教授也不諱言,「龜首」岩石崩落與地震頻率增加有相互關係。至於是否以人工設施防止「龜首」岩石崩落?李昭興教授認為,這樣很突兀,最後也沒有太大效用。他說,之所以會崩落除了地震,這裡的地質是屬於「火山灰」也有很大的關係。而能否預測幾千年之後「龜首」真的會不見了!李昭興教授說,這要看地震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