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3)年1月中旬,媒體以「常春藤名校爆種族歧視,亞裔美籍被打低分?」為題,報導美國「學生公平入學」組織於2014年對哈佛大學提告,指控哈佛大學對亞裔美籍學生的入學總名額設下限制。媒體報導寫道:「亞裔美籍申請者僅有25%的錄取機會,但白人的錄取機會為35%,西班牙裔的錄取機會為75%,非裔美國人的錄取機會則高達95%」!媒體指出:「這項引發輿論譁然的指控,被形容為是對亞裔美籍申請者的歧視」。媒體表示:「聯邦最高法院的9位大法官,預計將會在今年7月前,就本案做出判決」。
無獨有偶的,美國福斯新聞(Fox News)於上(4)月28日,就「拜登總統的抵押貸款再分配計劃(mortgage redistribution plan),可能會給一個少數族群帶來最大負擔」的問題上,直指儘管亞裔美籍人士的信用評分(credit scores)表現最佳,但卻反面臨更高的購屋貸款拒絕率!
福斯新聞指出:「亞裔美籍人士的平均信用評分為745分,比平均信用評分734分的美國白人高出11分。至於西班牙裔和非裔美國人的平均信用評分則分別為701 分和677分。然根據美國城市研究所(the Urban Institute)於2021 年完成的研究卻發現:「平均信用評分最高的亞裔美籍人士,其擁有房屋的比率(57%),竟明顯低於美國白人(72%)。而造成此顯著差異的原因,即主在於亞裔美籍人士的購屋貸款拒絕率,遠遠高於美國白人」。
於此同時,根據自昨(5/1)日起全美施行的最新規定:「信用評分較高的人士,還會因其良好的信譽,而反得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根據專家估計,信用評分超過680分的借款人,若其房貸總額為40萬美元,則每月尚需額外支付40美元,以利政府轉對信用評分較低的人士給予補貼。
從理應「公平入學」的不公正,到信用評分較高卻反遭懲罰,且又由於高貸款拒絕率,而直接影響房屋持有率。如此看看就連亞裔的美籍人士,都不免飽受歧視的心酸處境,在美國白人眼裡的台灣人,事實又會是個什麼樣的光景!?(翻攝自JIM WILSON/THE NEW YORK TIMES)
夏學理 臺師大教授/前所長
亞裔美籍迭遭歧視!台灣人呢?
今(2023)年1月中旬,媒體以「常春藤名校爆種族歧視,亞裔美籍被打低分?」為題,報導美國「學生公平入學」組織於2014年對哈佛大學提告,指控哈佛大學對亞裔美籍學生的入學總名額設下限制。媒體報導寫道:「亞裔美籍申請者僅有25%的錄取機會,但白人的錄取機會為35%,西班牙裔的錄取機會為75%,非裔美國人的錄取機會則高達95%」!媒體指出:「這項引發輿論譁然的指控,被形容為是對亞裔美籍申請者的歧視」。媒體表示:「聯邦最高法院的9位大法官,預計將會在今年7月前,就本案做出判決」。
無獨有偶的,美國福斯新聞(Fox News)於上(4)月28日,就「拜登總統的抵押貸款再分配計劃(mortgage redistribution plan),可能會給一個少數族群帶來最大負擔」的問題上,直指儘管亞裔美籍人士的信用評分(credit scores)表現最佳,但卻反面臨更高的購屋貸款拒絕率!
福斯新聞指出:「亞裔美籍人士的平均信用評分為745分,比平均信用評分734分的美國白人高出11分。至於西班牙裔和非裔美國人的平均信用評分則分別為701 分和677分。然根據美國城市研究所(the Urban Institute)於2021 年完成的研究卻發現:「平均信用評分最高的亞裔美籍人士,其擁有房屋的比率(57%),竟明顯低於美國白人(72%)。而造成此顯著差異的原因,即主在於亞裔美籍人士的購屋貸款拒絕率,遠遠高於美國白人」。
於此同時,根據自昨(5/1)日起全美施行的最新規定:「信用評分較高的人士,還會因其良好的信譽,而反得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根據專家估計,信用評分超過680分的借款人,若其房貸總額為40萬美元,則每月尚需額外支付40美元,以利政府轉對信用評分較低的人士給予補貼。
從理應「公平入學」的不公正,到信用評分較高卻反遭懲罰,且又由於高貸款拒絕率,而直接影響房屋持有率。如此看看就連亞裔的美籍人士,都不免飽受歧視的心酸處境,在美國白人眼裡的台灣人,事實又會是個什麼樣的光景!?(翻攝自JIM WILSON/THE NEW YORK TIMES)
夏學理
臺師大教授/前所長
閱讀更多
跌幅僅大盤一半!00929抗跌表現佳 受益人出走明顯趨緩
彌陀公園打造寵物友善空間 臘腸狗造型入口萌翻遊客
樹林地政歡慶母親節 5/6視障按摩體驗暨義賣活動
台東義警雲林北港取經 跨縣市交流打造更堅實社區治安網
智障男子買早餐迷途 斗南警即時出動助其平安返家
跨界攜手打造「綠色足跡」 五河分署結盟學界與小學推動環境教育與生態永續
古坑水碓南橋歷時四年力爭成功! 今改建完成即將通車改善行車安全
愛不打烊 雲林第二監獄溫馨辦親子日 三代同堂共度特別母親節
萬安宮廟婆羅美智獲選模範母親 成為新住民融入台灣的感人縮影
2025宜蘭綠色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