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家長浮動委員之我的一票選校長

文/教育阿甘

又到了宜蘭縣校長遴選大戲的時節了,去年宜蘭縣校長遴選會議召開之際,縣府外學校教師團體及部分家長拉起抗議白布條,這場景還歷歷在目,今年地方盛傳也有某校長爭取原校續任,因校內校務經營與教師意見糾紛不斷,已醞釀將會重現場外抗爭的戲碼。長期以來宜蘭縣校長遴選的「歹戲」,似乎如同山寨據地為王,各自擺譜完全無視於遴選要點的法令規範。眾所皆知決定校長選任與否的法職權在於「校長遴選委員會」的合議制,但非體制內的「有力單位(人士)」卻偏偏要事先展現自己在校長遴選過程中的實力,為有高度爭議的校長候選人強力護航,這難道就是宜蘭縣的教育之福?縣府各級長官恐怕得擦亮雙眼啊!

「校長遴選非選舉」永遠是自欺欺人的國王新衣

這句話是宜蘭縣政府十餘年來的官方定律,但在教育圈內應該也沒人會相信。根據立法院法制局110年9月的專題研究報告-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浮動委員機制之探討(https://bit.ly/3t6r85p),很清楚地舉出「校長遴選規定係建立校園民主機制,減少政府不必要的管制,惟由於部分學校設置浮動委員反而因此形成各種團體間之對立,更不利於校長遴選之運作。」及「針對浮動委員機制引起之紛擾,教育主管機關應及早提出因應之道,改善校長選舉制度之缺失,才能發揮為校舉才,適才適校之效。」因此,浮動委員制度的對校長遴選過程中的「極易受人為操弄」的嚴重性,這當中尤其是浮動委員-學校家長代表,更是不必言喻。

過去宜蘭縣屢次發生校長遴選的爭端,絕大多數都是早有爭議的不適任校長(男女緋聞、校務經營無方等等),針對平日汲汲營營於社交的家長浮動委員進行拉票,無視校務經營的紛爭不斷,擺明直接拉攏學校家長團體當靠山,甚至有樣學樣的透過家長會發出「全力相挺」的競選聲明,對外營造「非我當校長不可」的氛圍,試問:如果一個如此親力親為經營校務的優質校長,難道沒有自信可以得到遴選會多數委員的肯定通過續轉任?宜蘭縣教育現場不乏專業用心贏得親師生讚譽口碑的優質校長,難道他們也需要「學校家長會」發聲明力挺?近年來縣內已有多位校長回任教師,難道這些轉換身分繼續奉獻教育的前校長們都活不下去?兩相對照,這樣的校長自己都沒有通過遴選會檢驗的自信,卻鑽營附生於外力虛張聲勢,此舉不也清楚證明自己真的不適任吧?

家長團體用「社會事」處理「教育事」.倒果為因背罵名

家長團體在教育事業中的確是學校校務的最大支柱,但這「興學助學」的美名,往往在少數「教育熱情雞婆症」的家長人士,慣用處理社會事的手法來居中斡旋教育事-喬校長,徒負罵名卻又甘之如飴?宜蘭縣兩大家長教育團體(家長會長協會和家長協會)及各級學校家長會,都是來自社會各階層關心教育的家長們,實務上根本無須如此介入遴選過程,甘心受校長擺弄誤導,只要具備優質能力的校長進入專業的遴選會審查,一定有機會服務學校(續轉任或新任),到底在怕甚麼?這些少數處心積慮拉攏家長團體的校長們,不思精進治校專業能力與綜理校務,挾政治與民間力量在遴選會前展現自己的外力資源,不就擺明讓縣府長官及教育處為難、讓教育處長難堪、讓校長團體寒顫,更甚者激起學校教師的對立,背負罵名所圖為何?

家長團體中不缺少有專業教育素養的人才,無關學歷只要用心,一定能為學校挑到好校長。但屢屢護航這些疑似不適任校長們,卻又高舉愛護孩子、守護學校的大論,將來可預見的校園亂象,絕對是自身難以卸責的惡名!浮動委員-學校家長代表的一票,不應該等同綁架縣內兩大家長團體盲從跟風,家長團體的領導者更應明辨是非,撥亂反正遏止這種「我的一票綁兩票」的惡質選風,如果無法樹立家長團體參與校長遴選代表的專業與價值,絕對無法贏得社會與全體教育工作者的認同與讚揚。校長遴選委員會的委員們更應該無懼要脅,發揮專業判斷,嚴格選優汰劣為宜蘭教育把關。

「我的一票選校長」,是替教育謀福,是替學校親師生求校務經營賢才,讓校長遴選委員會專業選才,才能無愧於國家教育制度百年革新的立法精神。百年老校不老,有好老師發揮教育愛才能替家長守護每一個學子,有好的校長才是學校老師安心教學的最大助力,百年老校依舊永續活力福蔭地方學子。但一位不適任的校長卻是對百年老校親師生最無言的傷害與貽禍,家長們你們應該挺誰?

(作者為宜蘭縣教育現場工作者)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