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真相呢?

文/廖欽福
昨日是二二八事件七十五週年,總統蔡英文表示,一個能夠面對歷史,從錯誤反省的國家,也會是一個能夠堅持民主的國家 ,這是轉型正義之於台灣民主的意義,也是台灣人的共同使命。
 
面對過去,讓人想起一部於2019年上映的臺灣校園懸疑歷史驚悚片《返校》,其中的一句經典台詞:「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但是,我們除了「不能忘記」外,要去想的是「想起來的」是否為真實而全面,否則歷史的話語權,可能掌握在有權者的身上,或者是淪為政治鬥爭的工具,特別是在選舉強烈競爭的時候,更可能顯得模糊不清而真假莫辨。
 
台灣在2017年12月5日,由立法院三讀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目的在於為促進轉型正義及落實自由民主憲政秩序而制定本條例,主要針對過去的威權獨裁統治時期,規劃和推動還原歷史真相、開放政治檔案、平復司法不公、促進社會和解、不當黨產的處理及運用等工作。法制工程的建構工程中,「威權統治時期,違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而蒐集、製作或建立之政治檔案相關資料,應予徵集、彙整、保存,並兼顧檔案當事人之隱私權與資訊自由、及轉型正義研究與民主法治及人權教育之需要,區別類型開放應用」與「為完整回復威權統治時期相關歷史事實並促進社會和解,促轉會應主動進行真相調查,依本條所徵集之檔案資料,邀集各相關當事人陳述意見,以還原人權受迫害之歷程,並釐清壓迫體制加害者及參與者責任」,此二者為《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對「釐清歷史真相」之兩大主軸工程。
 
依據《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促轉會為任務型機關,任期2年,必要時經行政院長同意可延任,成立迄今已延任2次,2018年5月31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可惜的是,將在今年的2022年5月結束任務,而台灣的轉型正義工程,即將要邁向下一個新里程,目前則提出運作滿四年後總結報告,完成階段性工作。此外,也已經擬具《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第11條之1、第11條之2修正草案,經審查整理竣事,請核轉立法院審議案,行政院表示,此次修法係為持續推動轉型正義任務,規範各轉型正義事項由相關部會承接辦理等事宜。是台灣的「轉型正義」,不應在此劃下「句號」,此階段是另一個「分號」的開始。
 
在那個黨國威權的時代,台灣經歷了全世界最長的戒嚴,在這38年期間,因國民黨威權體制的迫害,讓許多台灣人民失去了自由甚至生命。儘管1987年宣布解嚴,黨國的政治偵防工作仍持續進行,黨國的幽魂仍在空中,盤旋只有身處那個時代的我們,才能體會心中的恐懼。所謂「壓迫的年代 只有受難者」,在國家全力推動還原歷史真相的時刻,似乎應更縝密細緻去還原歷史的真相,有就是如果牽涉到歷史事件,如何收集資料、判別資料、並依歷史方法理論對事件作出合理的闡釋,而非一刀切的是黑是白,其實,中間的灰色地帶,才是困難所在。臺南市長黃偉哲曾強調,我們何其有幸,不必遭受民主前輩那般家破人亡、身繫黑牢的苦難;我們何其不幸,在民主化的今天,還有人利用虛假的特務報告,進行政治鬥爭,延續黨國威權的幽靈。威權時代的檔案應該全面公開、全面檢視,追究黨國威權體制的責任,而不是在受難者之間製造猜忌。誠如電影《返校》的另一句台詞「我們有著獸性和惡魔性,但同時也有著神性,我們有利己主義的欲求,但也有著愛他主義的欲求」,更寬容地去面對此歷史的傷痛,呈現完整的歷史事實與脈絡,才能團結全體的國人,而非猜忌與分化。
 
(作者為臺南市民;高雄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