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文化,真可怕!錯把次文化、甚至是低俗文化當成主流,更是災難!
筆者年輕時曾經認識一位「兄弟」,他稍有年紀,江湖地位不高,帶著幾個小弟四處闖蕩,收收帳款、搞搞賭場,沒事還會安排個仙人跳、殺大豬之類的不入流手段。
某次為了採訪灰色地帶的內幕前往其落腳處,看到他坐在電腦前、撥接上網用「即時通」跟美眉聊天,(當年還沒有智慧型手機、Line、FB等工具);這位大哥突然問:「那個『A會」要怎麼打?」弄得我一頭霧水,反覆詢問,才知道他想打的是「約會」……細看聊天內容,這位大哥總是用台灣國語直接注音,例如:「我」就打成「偶」、「發生什麼事」就成了「花生省魔術」、「飯先來」變成了「換鮮奶」、「有沒有事交代」則出現「有沒有塑膠袋」……
原本以為這種水準,應該會被網友們嘲笑嫌棄,但令人跌破眼鏡的是,此等「文學造詣」正好對了青少年的胃口,他們反而覺得這些用語「高調,但是宅心仁厚,放蕩,還帶著一絲不羈」,誤打誤撞符合網路流行的次文化,因此也騙了不少涉世未深的小女孩。
唉,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但,什麼才是文化呢? 文化底蘊需要千百年來造就,但是要破壞,花不了太多時間。
當前社會亂象,就是把次文化當成主流,甚至是肉麻當有趣、低俗當王道;為了在網路世界爭取流量,許多政治人物、媒體、網紅都爭相媚俗趨下,美其名曰:「親民」、「接地氣」,其實就是不花頭腦的炒人氣,越是露胸、露腰、露大腿,越是謾罵、怒吼、批判,越是低俗、沒品、弱智、無腦,越是蹭風波、蹭話題、蹭熱度,就越能從中獲利,但是,整體社會風氣也就越趨下流。
(作者為筆耕墨耘的文字工作者,堅持在紛擾塵俗中發不平之鳴。)
【墨客談】沒文化真可怕 捨棄文化自甘墮落更是災難
沒文化,真可怕!錯把次文化、甚至是低俗文化當成主流,更是災難!
筆者年輕時曾經認識一位「兄弟」,他稍有年紀,江湖地位不高,帶著幾個小弟四處闖蕩,收收帳款、搞搞賭場,沒事還會安排個仙人跳、殺大豬之類的不入流手段。
某次為了採訪灰色地帶的內幕前往其落腳處,看到他坐在電腦前、撥接上網用「即時通」跟美眉聊天,(當年還沒有智慧型手機、Line、FB等工具);這位大哥突然問:「那個『A會」要怎麼打?」弄得我一頭霧水,反覆詢問,才知道他想打的是「約會」……細看聊天內容,這位大哥總是用台灣國語直接注音,例如:「我」就打成「偶」、「發生什麼事」就成了「花生省魔術」、「飯先來」變成了「換鮮奶」、「有沒有事交代」則出現「有沒有塑膠袋」……
原本以為這種水準,應該會被網友們嘲笑嫌棄,但令人跌破眼鏡的是,此等「文學造詣」正好對了青少年的胃口,他們反而覺得這些用語「高調,但是宅心仁厚,放蕩,還帶著一絲不羈」,誤打誤撞符合網路流行的次文化,因此也騙了不少涉世未深的小女孩。
唉,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但,什麼才是文化呢?
文化底蘊需要千百年來造就,但是要破壞,花不了太多時間。
當前社會亂象,就是把次文化當成主流,甚至是肉麻當有趣、低俗當王道;為了在網路世界爭取流量,許多政治人物、媒體、網紅都爭相媚俗趨下,美其名曰:「親民」、「接地氣」,其實就是不花頭腦的炒人氣,越是露胸、露腰、露大腿,越是謾罵、怒吼、批判,越是低俗、沒品、弱智、無腦,越是蹭風波、蹭話題、蹭熱度,就越能從中獲利,但是,整體社會風氣也就越趨下流。
(作者為筆耕墨耘的文字工作者,堅持在紛擾塵俗中發不平之鳴。)
閱讀更多
AI成為防災利器 即時通報露天燃燒 中市環保局提醒市民勿觸法
點亮天使的星空!6歲腦性麻痺小王子勇奪市長獎 邁入新的旅程勇敢逐夢
雲林首屆滑水道競速賽登場 上百青年在劍湖山展現活力
(有影片)/2025宜蘭童玩節開幕 玩水人潮嗨翻酷夏
颱風來襲前夕 陳其邁視察和山光電場及仁武防汛工程
強化防災韌性 邱議瑩:水土保持與滯洪設施刻不容緩
張麗善趕往陪同視察延潭大排 呼籲完善全線治理杜絕水患
強化家校合作、提升數位教育 中市「數位學習親子活動」暑期熱鬧登場
卓榮泰視察雲林公糧儲備 轉往視察大埤延潭大排整治
UEIS聯合國際學校
2025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