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上一堂疫苗政治學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爆發整整已超過一個月,何時解除三級警戒猶在未定之天,而台灣死亡率已居全球第一,不免讓人更加憂心,依據各國疫情的解封經驗,疫苗始終是唯一解方,偏偏台灣因執政黨一年多來偏執扶植本土生技產業研發的失策,對於國外疫苗的採購始終消極,未料疫情突襲而來,措手不及的民進黨,使台灣陷入了疫苗短缺的窘境,近期包含特權施打、疫苗分配等等爭議已亂象叢生,執政黨的民進黨似乎也無視民怨沖天,在疫苗的議題上以政治謀略的角度進行操作,同時處處可見執政黨試圖運用國家機器進行干預,所謂疫苗政治學在此時恐成為民進黨意圖化危機為轉機的重要武器。

疫苗採購的遲滯,導因政治因素

民進黨長期的反中政策,如今已變成種種反智的作為,經過這段期間大家對於疫苗的熱烈討論,很多人對於前行政院長林全去年曾經有機會引進3000萬劑德國BNT輝瑞疫苗而感到惋惜,分析當時破局原因,除了因政府早有扶植本土生技業因素致採購數量上差距過大外,由大陸上海復星所掌握的大中華區代理權亦是破局主因之一,近期郭台銘試圖捐贈疫苗卡關,據聞與此因素亦有相當的關聯,當政治因素凌駕人道生命,實令人無法苟同。試想,如當時政府認真評估,並尊重專家意見,依中研院院士陳培哲先生的說法:「現在我們狀況應該和以色列差不多。」以色列是全球新冠疫苗施打率最高的國家。如今台灣疫苗要靠人家施捨,美國過剩的,日本不要的,最後再把台灣未經三期試驗的拿出來,疫苗因政治因素而導致今日的疫情,實在令人難以接受,惟本土疫情大規模爆發後,民進黨對於疫苗採購的態度依然故我,執著於未經三期試驗的國產疫苗,絲毫未見其積極突破的決心,令人不敢想像。

疫苗特權施打,製造階級對立

台北市好心肝診所引爆特權施打風波,讓柯文哲市長在疫情嚴峻期間所建立的好感度一夕之間重挫,而在疫苗短缺的狀況下,疫苗施打竟成為特權的象徵,民進黨伺機試圖擴大渲染,除轉移民怨焦點外,更讓一般百姓產生了所謂不對等的心理感受,這種公平危機,堪稱類選舉的操作手法,對大多數未能施打疫苗的升斗小民來說,未來如再透過網軍分化、耳語傳播等手段,無疑將產生所謂倒果為因的轉移,俟疫情趨緩後,更可能因所謂具疫苗護照注射國際疫苗的人及注射國產疫苗的人形成階級區分,同時打國產疫苗的人,則更可能被執政團隊拿來吹噓國產疫苗政策的成功與勝利,民進黨或將可能期待從中獲取政治紅利,企圖心可想而知。

疫苗數量分配,考量政黨色彩

面對柯文哲市長節節上升的民調,民進黨再次發揮中央執政優勢,近日疫苗分配顯然未兼顧雙北疫情熱區的戰略考量,卻以所謂醫事人員及高齡者為優先施打類別來支撐其分配的公平性及合理性,致老年人比例居多的高雄市等南部縣市獲得較多疫苗分配比例,此舉無疑將有助於其票源的穩固。除此之外,在數量資訊上更如同柯文哲市長所提的「內線交易」手法,提早予綠營執政縣市進行分配數量資訊的私下揭露,以能有餘裕時間超前部署建置所謂「疫苗預約施打規劃系統」,期造成柯市府在疫苗預約施打上措手不及所引發的紊亂,種種小動作及斧鑿痕跡明顯,無非就是希望柯市府在防疫工作的整備上有所誤失,期間再輔以網軍及側翼風向的操作,能藉此打擊政敵,同時力捧綠營執政縣市在防疫治理上的成效。

總結來說,如何防堵新冠肺炎疫情,看的是科學數據,而不是政治依據,看的是專業判斷,而不是政治決斷。我們觀察刻正進行各縣市的疫苗施打,因疫苗分配的政治考量,導致各縣市優先施打的年齡不一(宜蘭縣88歲最高,其他有87,85,81,75不等),規則不同的一國多制的亂象,也是世界僅有的創舉,原來所謂的超前部署,竟變成世界各國在防疫工作上的負面教材,而從現階段執政黨對防疫部署的專斷掌控來看,疫苗的採購、疫苗的施打及疫苗的分配,無一不是從政治角度思考,執政的民進黨常被定義為擅長選舉不擅長治國,疫苗政治學著實讓我們又上了一課。

(作者為教育工作者)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