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新聞)【記者洪佳伶/雲林報導】雲林縣北港鎮建國國中雙喜臨門,今日同迎老舊校舍拆除重建工程落成及建國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揭牌同時舉辦「老舊校舍拆除重建工程落成」及「建國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揭牌」典禮,縣長張麗善、縣政府總顧問張清良、教育處長邱孝文、議員蔡岳儒、議員黃文祥、議員黃美蘭、議員議員蕭慧敏、議員蔡孟真、北港鎮代理鎮長蕭美文、傑出校友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北港鎮民代表許玉明、北港鎮民代表徐秀梅、北港高中校長江耀淇、北港農工校楊長鉿、書法老師鄭文雄、藝術家陳玄茂及許多地方仕紳皆到場參加,共同祝賀該校在這兩項工程完成後,校園更具安全性、舒適性、多元性及科技性,成為資源豐富的學習園地。
▲建國國中老舊校舍拆除重建工程落成典禮。
(圖/記者洪佳伶攝)
縣長張麗善表示,最近建國中學可謂三喜臨門,不只歡慶54周年校慶,前棟老舊校舍歷經50年,今天終於拆除重建落成,可提供更安全、舒適的學習環境,增加孩子們的學習效率,為了讓校園規畫更完整,縣府還撥付350多萬協助整治排水溝及整建大門,近日也已核定整建操場、綜合球場及棒球打擊場,期勉學子在優質的學習環境中努力向學、快樂成長,將來學有所成能回饋社會。
校長林吉城表示,建國國中創校於1968年,歷經50年歲月,經專家鑑定屬老舊校舍、耐震係數不足;感謝蘇治芬立法委員、縣長張麗善及地方各界積極奔走,獲教育部補助總經費1億7千多萬元,於108年1月16日動工,歷經3年多努力,今日舉行落成典禮。建國國中新建校舍巍峨聳立為4層樓建築,色彩繽紛儼然成為北港地區的新地標。新校舍的設計融合科技與生態,外觀上將多條不同的建築線結合在一起,創造坡道、開口、光影、扶手等建築元素的有趣對位,依不同樓層、多種開口與迴廊空間轉折,展現多變的天光空間形式與氛圍,期望培養孩子們敏銳的環境感知,透過建築體驗人與自然間的依存關係,牽引出人與環境共存共榮的學習場域,營造出一個有歷史故事、有溫馨景致的校園空間。
▲建國國中老舊校舍拆除重建工程落成典禮、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揭牌。校長林吉城致詞。
(圖/記者洪佳伶攝)
林吉城指出,1樓為行政辦公室,2樓至4樓規劃有班級教室及導師休息室、電腦教室、會議室;中央穿堂設置樓梯及電梯,提供友善的無障礙動線;大樓兩側設置大型樓梯,提供良好防災疏散動線。另除保留左側舊式折板屋頂校舍為文化建築,新校舍前庭園環公共藝術寓教育於其中,結合北港地區農業傳統精神,由建國國中第七屆校友蔡永武老師創作的「勤耕一畝田」,花崗岩石雕水牛更是讓人驚豔。嶄新的校園讓人耳目一新;但是,我覺得我們建國國中最美裡的風景,是教職同仁們對於教育的熱情。
▲建國國中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揭牌。
(圖/記者洪佳伶攝)
教育處處長邱孝文表示,雲林日前已完成4所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虎尾、斗六、崙背、東明),今天「建國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揭牌,雲林縣將完成山線海線皆有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的規劃,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的成立不僅落實108課綱的科技素養,更實現雲林縣「推動數位學習,落實因材施教」的教育政策,為雲林縣的科技教育推動增添更多能量,讓鄰近學校將可就近申請,體驗科技教育課程。建國科技中心設置總經費500萬元,硬體部分設備齊全,有雷射雕刻機、3D列印機與VR眼鏡等,課程設計融合「科技教育」、「木藝教育」及「在地文化」3項元素,規劃有「科技農業-智慧溫室」、「邏輯運算思維-智慧藝閣車」、及「新興科技―走入朝天宮元宇宙」等主題,課程和硬體設備互相搭配,組成系統化的課程教學結構。除了以上5所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雲林縣在土庫鎮越港國小也設立智慧教育中心,讓雲林縣學子從小扎根資訊科技相關知能,提早佈局,以面對未來社會及產業發展的趨勢。
▲建國國中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揭牌。
(圖/記者洪佳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