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新聞)【記者潘明賜/台北報導】2022首長共識營,今(12)日在台北捷運北投會館國際會議廳隆重登場,台北市長柯文哲在致詞時指出,從2020年1月到現在全世界已歷經2年的Covid-19,一般而言,新聞事件佔據媒體頭條4天以內就會更換,但只有過去2年媒體的標題,一直是Covid-19,重大的影響了我們的生活。防疫、紓困、振興、轉型,到現在為止北市做得還算好。
柯文哲表示,防疫包括預防、治療、限縮疫情,要讓它對社會的影響越低越好;紓困的部分則是,在過去2年當中,世界的經濟還是在成長,包括台灣在2020年也有1.5%的經濟成長率,到2021年還可以到5%以上。表面上在成長,有些行業更是比平均更高,倒過來看則顯示,有許多人是低於平均值或負成長的。
柯文哲並表示,從社會局的數據來看,領薪水的與做股票的沒什麼影響,但社會基層真的傷得很重,紓困確實是大問題,疫情導致了貧富懸殊;在振興方面,柯文哲表示,產業有受傷,最難的是在轉型部分,危機就是轉機,結果台灣並沒有利用這個危機做更好的轉型。
印度13億人口,因為疫情的關係,逆勢作戰,全部改為電子身分證。而北市在秘書長陳志銘領導的團隊下,這段時間成立大數據中心、資料治理委員會與市政府e化,在這次疫情中,北市府改變最多的是視訊會議,視訊對運作的效率提高相當多。
柯文哲補充指出,北市是最不需要擔心停課的地區,因為停課時,視訊與遠距教學系統都能派上用場。今年是最後10個月的任期,柯文哲表示,今日開會有幾件事情很重要:第一,要回顧過去7年市府做出了哪些政績;第二,就算剩下10個月也要認真做;第三,在卸任那天,有哪些要移交給下一任政府的,其實是要跟市民交班,包括5大市場的改建、社會住宅的建設與營運精進、社子島等。柯文哲特別提到社子島是大問題指出,目前環評已經通過將提報中央,社子島與士北科技園區,在未來的15年,將成為北市面貌改變最多的地區。
柯文哲並指出,西區門戶計畫、東區門戶計畫雖然大致底定,但現在才蓋到一半而已;目前22個新創基地只開了13個;商圈、市場、夜市的振興計畫也還在進行,1年內應該無法全部完成。
昨日他到了公館商圈,比起以前是絕對好很多,有交代產業發展局長林崇傑要整合電子支付;北流、北藝、大巨蛋方面,在任內都完工了,但是營運的前1、2年,會是自下任政府開始;北市要將所有的停車柱e化(智慧停車柱),1年內是做不完的;翡翠水庫原水管也是蓋到一半;2000多億的大建設環狀線才是大問題,環狀線在後面要綁TOD計畫,TOD計畫要綁EOD計畫。
柯文哲表示,15年內70%的校舍要改建;昨日也特別召集衛生局開會,如果給衛生局30年的時間,要將整個市立聯合醫院體系,包括醫院與健康服務中心,要如何重新布局。柯文哲提到,可以預期10個月內是做不完的,都要移交下去,其實最理想的是可以相當確定,不管未來是誰上任都不能改變大計畫與方向。
柯文哲補充說明指出,是2000年以後台灣就沒有長期計畫了,絕對沒有一個政府在做30年計畫,特別是有任期的民選政府。所以這兩天就是要將過去7年做的事情做整理,還要預想8年任期結束後可以做到什麼程度,最後10個月還有什麼要衝刺的、還要再做的。(照片由北市府提供)
《觀傳媒》提醒您:防範新冠肺炎,應使用肥皂勤洗手,出門務必戴上口罩!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主動通報,並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