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新聞)【記者 蔡宇辰/新北報導】為打造板橋府中美學示範基地,新北市工務局積極進行「文化路、北門街、西門街人行時空廊道改造工程」,最快明(111)年1月底完工。新北市長侯友宜24日前往視察,他也提到府中雙城的推動過程,其中打造串聯都會區及古城區的時空廊道正是計畫中重要一環,包含人行步道優化、空間綠美化、移置變電箱以及身心障礙者使用空間改善,讓市民在感受歷史底蘊與都會能量並存的雙城魅力時,也能有更好的步行空間。
侯友宜表示,新北市持續打造行人友善環境,府中雙城街區的改善計畫也融入了「陸橋拆除」、「通學廊道」及「電箱遷移」的人本意涵。今年度電箱遷移已改善180件,至今通學廊道則完成了38所學校。陸橋拆除則在3年間拆除了30座,讓城市更宜居。
工務局長詹榮鋒說,市府自109年7月完成古城區小東門陸橋拆除後,針對周邊通行環境辦理整體改善計畫。「文化路、北門街、西門街人行時空廊道改造工程」作為「板橋府中美學示範基地」改善工程的一環,將打造串聯都會區及古城區的時空廊道,人行道磚面採用漸變比例的灰色及紅色,以跳色方式做鋪排,達到銜接古城及現代都市的效果。
施工團隊養工處長馮兆麟表示,原北門街人行道設施極為老舊,且有路樹、變電箱、電線桿等阻擋行人通行,經與交通局、台電公司、板橋區公所等單位協調後,規劃將道路附屬設施全數遷移至設施帶,並於設施帶中間劃設停車空間,除暢通人行動線外更確保行人安全。至於文化路部分,原路段人行道雖寬敞,但路樹及設施無統一規劃,且行人及自行車動線不明確,藉由本次工程將路樹及設施分別往兩側遷移,預計可劃分出2米的人車共道及人行空間,整體工程預計明年1月底完工,總經費約668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