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榮泉/雲林報導】今年8月大雨重創雲林縣農作物,農委會已公告雲林縣全品項作物都列入天災救助對象,因氣候因素蒜農於4月才完成蒜頭收成,晚種一期稻作,依現行規定,若申請天然災害補助,就不能領二期轉作綠色補貼,經立委蘇治芬向農委會爭取獲得解套,只要去年有申報種植蒜頭特殊期作,而致一期稻作晚收的農民,可領取8月豪雨災害補助,且不影響二期作轉作獎勵。
水林鄉長許山埜說,這次天災造成一期水稻受損,農民要申請農業天然災害補助,卻礙於水稻種植期已橫跨到二期作時間(7/15-11/15),非但無法請領二期轉作綠色補貼,還須處罰一期不可領轉作金。這是農委會的規定,公所也立即轉告立委蘇治芬,希望能為農民爭取權益。
▲蘇治芬說明蒜頭種完後也可以辦理休耕和轉作。
(圖/記者蘇榮泉攝)
立委蘇治芬說,雲林沿海一帶因氣候適宜蒜頭種植,全台有9成以上的蒜頭種植在雲林,而產生蒜頭特殊期作,蒜頭的種植期是前一年的11月至今年的四月左右,導致一期的水稻種植期延後到8月份才收成。遇到此次天災,才顯現出問題。
蘇治芬又說,而過去未呈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二期作的勘查時間往往是從9月份才開始,等於執行單位彈性放寬二期轉契作的開始時間。無奈這次豪雨,只要有報水稻田災,就突顯了農民在二期作期間仍有水稻在田裡的情況。希望農委會能因地制宜,考慮雲林的蒜頭特殊期作,維持蒜農的天災救助以及二期轉作獎勵。
▲鄉長許山埜希望農委會能因地制宜,維持蒜農的天災救助以及二期轉作獎勵。
(圖/記者蘇榮泉攝)
水林公所農業課承辦邱奕融說,此類型登記有案的蒜農有595人,田地面積將近200公頃。蒜頭屬於特殊期作,4月才能收成,如果再種植水稻,水稻最快是8月才能收成,非屬「故意」不在7/15日前收成。待一期水稻8月收成後,依規定種植轉作作物,如果勘查合格,應讓農民可領取綠色補貼。
農糧署糧產組長林傳琦說,蒜頭是特殊期作,因為種植期一定會卡在一期跟二期之間,原本也無法辦理休耕及轉作,所以農委會特別設計蒜頭也可以辦理休耕的機制。如同,108年所種植的蒜頭也是因為遭受天災損害,卻因卡到隔年第一期作已申報種花生,而產生了違規的問題。透過蘇治芬委員的爭取,也可以辦理。
▲糧產組組長林傳琦說明將維持農友得申領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及繳售公糧災害稻穀之權利。
(圖/記者蘇榮泉攝)
組長林傳琦補充說明,在過程中發現另一個問題,即蒜頭收成後,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是否能讓農友再辦理二期轉作,也就是因為蒜頭的特殊期作,導致原本一、二期作的時間限制,讓蒜農無法在政府規定的框架下種植。
立委蘇治芬表示,先前就要求農糧署必須再檢討期作的日期限制。明年起,就會放寬月份的限制,讓農友們自行決定要種植的一、二期各四個月的時間座落於彈性的日期,以解決長久以來蒜農遇到的問題。另外一個好消息是,蒜頭種完後也可以辦理休耕和轉作。
▲農民關切水稻種植期已橫跨到二期作時間,可能無法請領二期轉作綠色補貼。
(圖/記者蘇榮泉攝)
綜何以上意見,組長林傳琦表示,針對109年2期作申報大蒜種植登記有案,110年1期稻作晚收因雨致災者,維持農友得申領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及繳售公糧災害稻穀之權利,並放寬得申報9-12月間之轉(契)作措施,惟不得申報生產環境維護措施(即休耕)。
蘇治芬也補充說,爭取蒜頭進口關稅的公文程序已經通過農委會到財政部,接下來就交由財政部審議,有任何的進度會再向農友們報告。
立即加入【觀傳媒】官方帳號http://lin.ee/q2kd3ut精彩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