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明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北斗鎮保甲事務所,舉辦通識中心藝術類教學成果展,展出非設計科系學生在生活工藝、手機攝影、創意插畫及當代電影藝術等四門藝術類課程的作品,歡迎社區民眾在8月22日前前往觀展,欣賞新世代的創意。
▲明道大學通識中心在北斗保甲事務所舉辦通識中心藝術類教學成果展,展場規劃及布置全由一手完成。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1.08.11.)
北斗鎮長李玄在在展覽開幕上說,這是疫情降至二級後北斗鎮第一個藝文類展覽,特別肯定老師們的創新教學,引導學生以創意展現巧手工藝,並產出豐碩的成果,同學們也能通識課學習到關於美學的知識轉化為實質的作品、相信更能學習階段留下珍貴的記憶。
▲陳行厚老師解說手機攝影課程的教學方式。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1.08.11.)
明道大學郭秋勳表示,未來人才的基本素質,不僅要有邏輯運算的思維,還要兼具藝術人文的素養。通識課程,大學教育要培養學生:全方位跨域、國際移動、永續學習及人本關懷的四大能力。
▲北斗鎮長李玄在出席展覽開幕式說,這是疫情降至二級後北斗鎮第一個藝文類展覽。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1.08.11.)
郭秋勳說,通識教育讓不同科系的學生同在課堂中學習,讓學生自己動手做的創意教學模式帶動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及自主學習能力,在實作過程中活用所學資訊,並將學習成果匯集成展覽分享給社區,扮演大學與在地單位資源連結的角色。
▲明道大學通識中心舉辦藝術類教學成果,學生說明創作理念。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1.08.11.)
策展人王淑慧老師說,本次展覽內容匯集了數位設計系4位老師在通識藝術類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有陳行厚老師的「攝影美學」、葉慧君老師的「創意插畫」、王淑慧老師「工藝與生活美學」和郭致良主任「當代電影藝術」等四門課的教學成果。
▲通識中心藝術類教學成果開展前學生仔細檢視各環節。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1.08.11.)
像「走出框框」是共35位學生的作品,是用枯樹枝、布邊等廢棄材料的再利用,訓練學生對於廢棄媒材再運用的敏感度和能力,學習裝置藝術的原則與構成基本方法,「摺出精彩」則是用A4紙張衍生出各式各樣摺紙類型和設計,以摺痕重新建構造型之,而「扭轉線性」則是藉由對自然形體的觀察與描繪,學習如何用「線」建構立體造型。「攝影美學」則強調利用每周1小時的隨身手機拍攝,印證課堂上學習的攝影構圖、題材、光線與質感掌握。
▲非設計科系學生經過指導也能完成專業的插畫作品。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1.08.11.)
數位設計系主任郭致良說,北斗鎮的保甲事務所興建於1936年,日式木構造建築見證了日本殖民政府沿用清朝的保甲制度,是全台唯一列為縣定古蹟的保甲制度場域,極具時代意義。
《觀傳媒》提醒您:防範新冠肺炎,應使用肥皂勤洗手,出門務必戴上口罩!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主動通報,並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