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本土疫情大爆發,掀起民眾搶打疫苗的風潮,但最近兩天接連發生3起注射後引發血栓的案例,讓部分民眾開始裹足不前,心臟科門診接到不少詢問電話;員榮醫療體系心臟內科主任陳裕峰今(8)日表示,產生血栓的機轉不同,不建議預防性服藥預防血栓,已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仍可施打疫苗,只要注射後做好「壓迫止血」,避免出現嚴重血腫情形。
▲員榮醫療體系心臟內科主任陳裕峰表示,產生血栓的機轉不同,不建議預防性服藥預防血栓,已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仍可施打疫苗。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1.06.08)
近來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施打疫苗的防疫作為刻不容緩,但面對疫苗的副作用讓部份人怯步不前。而連續兩天出現3起血栓案例之後,更讓原先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憂慮,不少人到心臟科門診詢問是否可以施打疫苗,以及施打前後是否要預防性投藥來防止血栓等等問題。
坊間盛傳,注射AZ疫苗之後可能發燒、全身痠痛無力,很多人注射前服用1至2顆普拿疼減輕身體不適,或服用阿司匹靈、其它抗凝血藥物預防形成血栓,而員榮醫療體系心臟內科接到心血管疾病患者來電詢問,可否預防性服用?或有血栓相關病史、目前服用抗凝血劑可否注射疫苗。
▲員榮醫療體系醫師強調,民眾務必要施打疫苗,才能阻絕新冠病毒橫行。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1.06.08)
陳裕峰醫師說,注射疫苗後的副作用確實讓部分民眾怯步不前,最近連續兩天出現3起血栓案例,讓心血管疾病患者擔心,其實根據目前資料統計,注射AZ疫苗4至28天後,如果出現持續性頭痛、癲癇、腹痛超過24小時、下肢腫脹或疼痛或胸痛及呼吸困難等情形,均可視為血栓可能的症狀。
▲近來心臟內科門診確實接到心血管疾病患者詢問,施打AZ疫苗前後是否要預防性投藥來防止血栓等等問題。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1.06.08)
陳裕峰指出,目前尚無證據顯示,血栓疾病史者注射疫苗後有較高機率的不良反應,因此已服用抗凝血劑患者仍可施打疫苗,只要注射後做好「壓迫止血」,避免出現嚴重血腫情形,有人認為先服用抗血栓藥可預防發生血栓,但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建議,不宜使用阿司匹靈或其他抗凝血藥物來預防血栓形成,以免加重出血機率。
▲本土疫情大爆發,掀起民眾搶打疫苗的風潮,但最近兩天接連發生3起注射後引發血栓的案例,讓部分民眾開始裹足不前。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1.06.08)
陳裕峰說,美國CDC也不建議施打疫苗前,使用藥物預防注射後的副作用,如果真的不舒服再用藥減緩疼痛不遲;此外,注射前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也可能會減低疫苗效果。
陳裕峰強調,整體而言,注射疫苗絕對利多於弊,民眾務必要施打疫苗,才能阻絕新冠病毒橫行。
《觀傳媒》提醒您:防範新冠肺炎,應使用肥皂勤洗手,因應三級警戒,出門務必戴上口罩!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主動通報,並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同時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也請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立即加入【觀傳媒】官方帳號http://lin.ee/q2kd3ut精彩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