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簡勇鵬 雲林報導】斗南鎮東外環連接台一丁線通往斗六的路口改善工程即將完工通車,帶給聯通斗六的民眾相當便捷,但目前路面坑坑洞洞致使行車安全堪慮,且通車後將供大型重車通行,之前曾多次出現路基塌陷的潛在危險,能否承受重車通行載壓負荷,有待相關單位未雨綢繆改善。
▲斗南東外環道路面小碎石、落差、坑洞、裂縫和路基紮實等路況多多,能否承受日後大型重車載壓負荷堪慮。
圖/記者簡勇鵬攝.2021.05.24.
斗南鎮新生二路、三路連結的東外環道,是通往斗六的便捷道路,93年完工後,因早年道路設計呈現瑕疵,與福智路口銜接有處成S的兩大轉彎,加上銜接端新光路橋下坡引道,有和下橋車輛爭道而險象環生,也因安全行車的種種因素,完工後即封閉閒置,後經相關單位進行改善後,才在96年以繞行涵洞方式通車,但因涵洞的限高,僅能供小客、或通行,大型重車仍受限制通行。
不料通車才一年許,在97年9月間,東明橋南面霸頭基提遭颱風洪流沖毀而緊急封橋中斷交通,經半年的搶修後,在98年3、4月間以單向先行通車,但屋漏偏逢連夜雨,98年6月初的連續豪大雨又造成橋面龜裂,只好再次封橋搶修。
▲側邊路面多處呈現破洞深度難測疑路基不扎實所致,有待相關單位查勘。
圖/記者簡勇鵬攝.2021.05.24.
東明橋霸頭路基和橋面修護工程完工後即恢復通車迄今,期間又因基土填實後出現掏空跡象,雖經多次灌漿修補維護,但路面卻呈現凹凸不平和坑坑洞洞,雨後積水更是讓機車行駛險象環生;直到前任鎮長張勝雄在屆任前,爭取經費舖設柏油路面,不過卻不知何因只做一半,僅鋪設內側行車車道路面,兩側路肩則未鋪設,以致出現路面側邊落差,且路肩日積月累也就囤積了小碎石,加上坑坑洞洞凹凸不平的路面,嚴重影響汽機車行車安全。
▲東明橋南端壩頭也出現裂縫,其深度目視難及。
圖/記者簡勇鵬攝.2021.05.24.
施工中的東外環連接台一丁線路口改善工程即將完工,通車後,將帶給來往斗南和斗六的聯通更便捷,由台一丁線轉往東外環的車輛,不需再經過限高限寬的新光陸橋涵洞,也就是除原先的機車和小客、貨車通行外,含括連結車、油罐車、砂石車等諸多的大型重車均能通行,屆時東外環的交通流量勢必增多,而目前的車道規劃,是否能滿足需求?甚至目前路基、路面暗存的潛在問題,實有待相關單位進行評估改善,以確保來往人車安全。
▲東仁橋面銜接處出現裂縫,機車騎士行車安全堪慮。
圖/記者簡勇鵬攝.2021.05.24.
斗南鎮公所主任秘書曾春渾指出,東外環自東明橋起至大S雙彎處福智路的路段,確實存在大型重車行駛後承受重壓的潛在問題,其路基、路面的改善和車道規劃問題,也由鎮公所進行完成初步查勘和評估,有待改善的路段長約588公尺,光是補修路面就約估需近800萬元經費,若加上路基經勘測後必須翻修時,所需的兩筆經費龐大,實非目前財源困難鎮公所的能力所及,則須努力向相關單位爭取協助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