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北醫大成立臺北癌症中心 先進醫療提供完整照護

癌症已連續37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為打造成國際知名的癌症治療及研究重鎮,成立臺北癌症中心,新大樓10月27日落成,將設置婦女癌症中心、兒童癌症中心、化療中心、臨床試驗研究中心、腫瘤心血管中心、神經腫瘤中心、癌症研究中心以及轉譯研究中心等。

臺北癌症中心大樓是一棟地上7層、地下4層的現代化建築,臺北癌症中心院長邱仲峯強調,這棟全玻璃幃幕建築除了現代感十足外,最大的特色是將二樓全都設為兒童癌症中心,空間寬敞開放,色澤溫馨明亮,設有兒童專屬診區、兒童專屬化療室,以及有最新穎AR互動裝置的親子遊戲區,每位就診癌童都被當成獨一無二的就診者,接受醫護團隊最優質也最溫暖的照護,從此就醫不再是件可怕的事。

邱仲峯說,同樣罹患癌症,兒童的治癒機率近一半,兩年存活率更高達8成以上,都明顯高於成人,值得投入更多醫療資源救治,臺灣每年約新增700多位0-19歲兒童及青少年罹患癌症,主要類型分為白血病,腦瘤(包括良性及惡性)、淋巴瘤及固態腫瘤,對他們的健康與成長造成威脅。北醫體系兒童癌症團隊近年來積極培養各方面照護人才與團隊,將癌症細分為14類,如今在兒童白血病/淋巴瘤、腦瘤、固態腫瘤乃至於血友病等重大血液腫瘤疾病,均已發展出完整專業的照護團隊。

邱仲峯表示,臺北癌症中心有來自北醫附醫、萬芳及雙和等三家北醫大附屬醫院最堅強的醫護陣容,每一類癌症各有一位醫師擔任召集人,再結合兒童腫瘤專科醫師、兒童心理師、兒童復健師及兒童個案管理師等專業團隊,提供每位癌童最佳的治療策略。在所有兒童惡性腫瘤中,兒童骨肉瘤最頑強,也最難治療,而這也正是臺北癌症中心未來將全力發展的領域之一。

為了讓更多癌症患者可以獲得更先進的治療,臺北癌症中心另一個特色是將整個5樓的300坪空間全都打造成癌症臨床試驗中心,設有20張專屬病床,預計明年春季正式啟用後,可透過早期臨床試驗發展全球最新的藥物及科技,屆時將可協助眾多面臨無藥可醫困境的癌患,從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治療效果,為生命找到一線曙光。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林建煌表示,臺北癌症中心大樓落成是北醫體系發展癌症轉譯醫學的重要里程碑,軟硬體結構及管理模式都參考美國頂尖的哈佛大學附屬醫療機構丹納法伯癌症中心(Dana-Faber Cancer Institute; DFCI),期能打造成國際知名的癌症治療及研究重鎮。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