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立委痛批台南河川水質全國最差、國土計畫亂擴張

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陳椒華24日召開記者會,痛批台南河川水質為全國最差,以及規劃過多工業用地、農地流失嚴重等問題。

陳椒華指出,台南市政府今年3月才召開河川及海洋污染防治小組第13次會議,各局處除了展現市府團隊豐碩的整治成效,台南市長黃偉哲更提出「111年台南轄內無嚴重污染河段」的願景,結果6月就遭環保署打臉。

全台9個最髒河川測站4個在台南,不僅是數量最多,台南網寮橋河川汙染指數更位居九大汙染測站之冠,陳椒華批,可謂是「雙料冠軍」。台南河川污染問題由來已久,無須苛責現任團隊,希望南市府能開誠布公,正視台南河川污染現況,中央地方不分朝野共謀解決之道,而非粉飾太平。

 陳椒華表示,台南市國土計畫草案將在八月進入內政部國土審議大會審查,但她發現草案經初審修正後,仍有三高三低問題,包括人口高估、產業用地高估、可用水量高估、事業廢棄物低估、宜維護農地過低及糧食安全遭拉低等問題。

陳椒華說,台南的計畫總人口預計在五年內從188萬人成長至200萬人,包含產業用地引入人口數8萬人,但台南已連續二年人口下滑,止跌回升並不容易,市府對人口成長的規劃太過樂觀,不宜再用膨脹高估的人口數進行國土計畫。

陳椒華指出,台南人口已是減少的趨勢,但市府卻推估125年產業新增用地總量需求高達1,713公頃(不含未登記工廠、科學園區用地),將大面積農地劃設為工業區或產業園區,大幅擴張城鄉發展用地,嚴重減少農地面積。

陳椒華質疑,地方要發展,難道只有農地變工業地一途?輕農重工、浮濫劃設城鄉發展用地,不是好的永續發展方式。台南農業發展地區面積為11.22萬公頃,但草案中宜維護農地僅8.7萬公頃,其中農二和農三各少了近1萬公頃,農一也減少0.56公頃,合計將有約2.38萬公頃(約佔21.5%)農地即將流失,若照此發展下去,農業與工業搶水的問題,也是未來更嚴重的隱憂。

台南市政府環保局表示,據環保署河川水質資訊,急水溪嚴重污染長度比例由100年的19.1%降至108年的14.6%,而二仁溪也由100年的24.0%降至108年的17.1%,嚴重污染改善率分別為23.6%及28.8%,顯示河川水質正逐漸改善中。雖未能一舉脫離嚴重污染測站的惡名,但市府上下積極管制作為已略顯成效。

環保局表示,有關台南網寮橋河川汙染指數居九大汙染測站之冠,經查應為暫時狀態,係因三爺溪網寮橋目前工程施作中,造成水中懸浮微粒濃度上昇,使水質檢測數值汙染指數飆高。

另針對二仁溪部分,六成以上污染來源為民生污水,目前已建置4座水質淨化場,處理水量約51,500 CMD,處理效率達七成,後續將再擴增15,000 CMD處理量;本市亦積極提升污水下水道接管率,以減少三爺溪污染負荷。

就流域內事業部分,從2019年9月起加嚴三爺溪放流水的銅排放限值(自3.0mg/L降為1.2mg/L),並持續與檢警環聯合查緝污染,如查獲工廠偷排廢水含有害健康物質超過放流水標準,除勒令停工外,另涉刑法部份,最高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20萬元以上1,500萬元以下罰金。

台南市政府水利局表示,市府積極辦理仁德、虎尾寮污水下道系統及水質淨化工程,削減二仁溪及三爺溪污染負荷,自100年至今,二仁溪流域嚴重污染長度共計已減少近10公里。

台南市政府都發局指出,台南市國土計畫不僅包含開發型計畫,同時兼顧環境保育目的指認適宜與不適宜開發之區位,確保建構永續發展的宜居城市。有關國土計畫設定計畫人口數部份,考量人口發展趨勢、產業發展引入人口、並將民生供水、供電及廢棄物處理能力一併納入考量,確保各項公共設施能夠滿足服務水準。

台南市政府經發局表示,有關產業用地,整體規劃必須超前佈署,而非僅滿足短期需求土地。配合國土計畫法規劃未來產業發展需要,係依據「移轉份額分析法」推估2036年台南市新增產業用地。

考量產業用地供需、區域均衡發展、整體水電供給、基地規模完整、產業群聚情形及避免環境敏感地區等原則,篩選出本市17處新增產業用地,其中,新增產業用地需求約為1,423公頃,加上開發所需公共設施面積,共計約1,713公頃。其中短期5年內開發番仔寮農場及綠能產業園區兩處,計約182公頃,皆屬已核定之重大建設。未來仍視產業發展實際需要,持續滾動檢討再予適當調整面積及區位。

台南市政府農業局表示,本市草案所規劃之宜維護農地面積為全國各縣市最多,亦可滿足本市計畫人口之糧食安全,並無農地流失及宜維護農地過低之情事。

本市農業發展地區面積11.22萬公頃,宜維護農地面積9.34萬公頃,並非農地流失,而是兩者名詞定義不同,宜維護農地泛指實質可耕地,而農業發展地區則再包含耕地以外之灌溉溝渠、產業道路、農業相關附屬設施等用地,以完整保留農地。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