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確定疫情 北媽醫師教民眾如何紓緩情緒

【記者洪佳伶/雲林報導】疫情期間不少民眾身心出現不適,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結合中、西醫療法,由身心內科醫師谷大為、李世雄,以及中醫部張益詮醫師,教民眾如何紓緩情緒。並推出通訊診療服務,讓民眾免到院也能獲得相關診治。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身心內科李世雄醫師表示,不確定性帶來的壓力恐怕是新冠肺炎疫情下,民眾必須學習面對的。學習也表示有些習慣必須「刻意」調整、不能順著自己的舊習慣做。在期待台灣順利度過這波疫情的同時,也希望每一個人都能透過疫情,得到新的學習與成長、磨練心理韌性,讓自己過得更自在。

身心內科谷大為醫師推薦由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所推出的十點建議,包括:對自己好一點、回顧過去的成功經驗、培養新技能、限制看新聞的時間、避免停留在自己無法控制的事上、接受自己的建議、接受自己的建議、從信賴的親友中尋求支持、控制自己能控制的事及主動尋求專業的幫助。

中醫張益銓醫師也提出,對造成不同疾病的原因有所歸納,一般如病毒等致病菌傳播所導致的疾病被歸類在『外因』,而面對疫情壓力所產生一系列不論是憤怒、擔憂、悲傷、驚恐等情緒,則被歸屬於『內因』。現階段,除了做好自身外在的防護工作漸降低染疫風險,也別忽視內在身心狀況的協調。

並以中醫角度分享下列三方法,協助民眾舒緩心情情緒上不適:
1. 靜坐吐納:現代人生活壓力很大,再碰上可能沒有盡頭的防疫生活,交感神經時常過分活化而導致情緒的緊繃,可以每天留15分鐘給自己,練習靜坐,不拘泥於宗教形式與靜坐姿勢,只專注在吸氣與吐氣,並盡力延長吐氣時間,便可以活化副交感神經,心思亂跑時再提醒自己重新專注回呼吸,找回神經系統的平衡。
2. 肢體導引:不能出門運動,就在室內伸展吧!情緒問題,中醫五臟歸屬於肝的範疇,肝屬木、喜條達,多讓肢體進行由內往外的伸展運動,有助於肝氣抒發、和緩情緒;現代研究已證實,兩分鐘的姿勢調整,便能影響內在荷爾蒙的分泌。伸展運動以和緩不勉強、稍有出汗感為準則。
3. 耳穴刺激:民眾若想用穴位按壓的方式來舒緩情緒,最簡單的方法只要多捏耳朵即可!耳朵屬於迷走神經分布,研究發現每天刺激耳部區域15鐘,能有效提高副交感神經、抑制交感神經,改善情緒與睡眠,民眾只需按壓耳垂或輕拉耳朵,就能有刺激的效果。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吳錫金院長表示,不論是內外科診療,抑或身心方面舒緩治療,各專科醫師在這疫情嚴峻的時刻,有感鄉親們不安焦慮,且有就醫的需求,本院推出通訊診療服務,民眾免到院,也可得到各專科主治醫師的專業醫療照顧,另外也持續不斷更新covid-19診療資訊,期待在專業領域上,能給鄉親最大安心保障,照顧民眾的身心,與地方團結一心,挺過疫情的考驗。


▲中醫部張益詮醫師教按摩耳穴。
(圖/北港媽祖醫院提供)

《觀傳媒》提醒您:防範新冠肺炎,應使用肥皂勤洗手,因應三級警戒,出門務必戴上口罩!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主動通報,並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同時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也請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