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司耕牛小學堂 打造閒置漁塭傳承耕牛文化

【宜蘭新聞】位於壯圍鄉大福村的「牛頭司耕牛小學堂」將廢棄魚塭改造為耕牛文化復育場所,從遊戲及與牛共處當中,重新連結彼此、連結土地。

「牛步」意味著緩慢,在快速變遷的工商社會下,牽著一隻牛慢步田間、和過去台灣農耕社會中的「巨型動物」互相尊重對待,是不是也能讓人用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身邊的人事物?

牛頭司將廢棄魚塭改造為耕牛文化復育場所,從遊戲及與牛共處的溫暖和煦中,重新連結彼此、連結土地。一起來體驗「耕牛循環農法」,認識農村循環經濟的智慧,及人類和牛兒緊密的情誼。

「牛頭司耕牛小學堂」三年來參與宜蘭縣政府「壯圍地方創生空間營造」甄選輔導,打造閒置漁塭成為耕牛文化的傳承研習基地,並持續推動耕牛循環經濟的研發推廣工作。

縣長林姿妙今(10)日到「牛頭司耕牛小學堂」,鼓勵在地青年農夫運用耕牛文化協同地方小農推動友善耕作、發展體驗經濟,而現場大福國小的學童更擔任小老師,教導縣長如何跟牛交朋友。

林姿妙表示,縣府重視民間場域的輔導和營造,善用民間源源不絕的活力將原本閒置的魚塭或田地活化再生,並結合地方特有的故事地景設計場域,同步強化軟體和硬體的營造工作。輔導工作的推動,一方面維護大自然的多樣生態環境,一方面提供具有地方魅力、在地生活感的體驗學習場域,希望強化地方休閒旅遊特色,促進農產品加值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