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率等於死亡率! 小心「癌王」上身

【台南新聞】一名69歲的李姓婦人,近來1個月出現背痛及上腹痛,合併有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症狀,在診所拿胃藥治療,但症狀仍持續,並產生茶色尿合併有黃疸發生,轉診成大醫院,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為第3期胰臟頭部腫瘤合併阻塞性黃疸及血管侵犯,李婦及其家人無法接受,李婦平日不菸不酒,為何罹患惡疾?

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黃千睿醫師表示,李姓婦人接受內視鏡金屬支架膽管引流,以及內視鏡超音波切片確診後,進行6次化學治療,影像顯示腫瘤縮小及血管侵犯改善,並已順利接受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完整切除腫瘤。

黃千睿指出,根據2016年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共有2202名胰臟癌新診斷病例,有1996人死於胰臟癌,死亡率位居男性10大癌症死因第8位、女性第5位。
與其他癌症相比,胰臟癌發生率雖較低,但「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因此,胰臟癌除有「癌王」的稱號,更被冠上「名人殺手」,體育主播傅達仁、演員李麗鳳、資深名嘴劉駿耀等,男高音之王帕華洛帝,以及知名品牌香奈兒(CHANEL)創意總監、「時尚老佛爺」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等,都因胰臟癌去世 。

黃千睿說,過去有血管侵犯的第3期局部侵襲性胰臟癌,或遠端轉移的第4期胰臟癌,在傳統上認為無法手術,臨床上不少病患看似早期可以開刀,開刀後卻發現有許多肉眼看不到的癌細胞,已轉移到其他器官。

成大醫學院院長沈延盛發展出與國際接軌的術前引導性化學治療,大幅增加晚期胰臟癌的病人接受手術的機會,並有效延長手術病人的術後無復發期。胰臟癌病人先接受數月至1年以上的化學治療後,讓腫瘤分期降階至可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得以有效延長病人存活期,其中有病例術後的檢體是完全沒有癌細胞存在;透過術前引導性化學治療,讓原本就有機會切除的病人,能有更高的邊緣無腫瘤細胞比率(R0 resction)及更少的淋巴轉移,提升此類較早期病人之整體存活率。

根據2018年健保署的資料,成大醫院進行胰臟腫瘤切除手術的數量僅次於台大醫院,位居全國第2。目前成大醫院1年治療超過200例新診斷的胰臟癌病人,占全國每年新診斷人數的10分之1以上。

以沈延盛院長為首的成大醫院胰臟癌多專科團隊,針對病人量身打造治療計畫,從一開始的內視鏡超音波診斷切片、內視鏡膽汁引流解決黃疸問題、腸道支架置放改善腸胃道阻塞症狀,到接下來的術前引導性化學治療,及分期降階後的胰臟腫瘤切除及血管重建與術後的化學治療等流程,大幅提升病人的治療效率及改善病人存活率與生活品質。

胰臟癌的危險因子主要包含酗酒、糖尿病、慢性胰臟炎及肥胖等,目前的研究亦發現可能有家族遺傳傾向。而胰臟癌不易被早期發現,主要是胰臟隱身在腹腔深處,被許多臟器包圍覆蓋,一般常用的腹部超音波檢查不易,會受到體型及附近器官的影響而無法精準判讀。

且其早期也幾乎無明顯症狀,即使出現症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腸胃道不適而忽略。因此,多數病人都與李姓婦人一樣,在發生黃疸及無法控制的疼痛或體重減輕時就診求醫,才發現原來是胰臟癌。

儘管「癌王」胰臟癌不易早期察覺,也不易發現,黃千睿提醒,民眾若不幸被診斷罹患胰臟癌,應盡快尋求專科團隊,針對不同期別腫瘤及病人因素,擬定完整的治療計畫,即使是晚期胰臟癌,也有機會在化學治療後降階分期,成功接受手術切除腫瘤,5年存活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