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植物看人生 陳建志啟發學生另類思考

宜蘭縣利澤國中生物老師陳建志,從事教職多年,由於他研究植物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他認為談植物如果用很專業的方式,一般民眾未必能夠理解,也不見得會有興趣,如果轉換另一種方式,與人生的過程進行連結,應該會吸引更多人關注。

陳建志從事教職之前,曾經在台灣大學擔任研究助理,也在農委會特種生物研究中心及中央研究院工作過,而其工作領域都與植物有關。陳建志是台南人因為喜歡宜蘭,所以與太太選擇到宜蘭定居,並在宜蘭社區大學開辦的第二年開了「植物與人生」的課程,至今已經20多年了,也累積許多愛好植物,喜歡聽他講述植物與人生的忠實粉絲。

陳建志以他個人的生活體驗,結合到自己的專業上面,發展出不一樣的論述。他舉了「愛玉」與「薜荔」兩種植物的生長過程為例,陳建志說,這兩種植物一開始都是貼著牆壁或樹幹成長,而且葉子都是小小一片,是線性的一度空間,等到生長到一定程度,佔據一定範圍,就會往旁邊發展,成為平面的二度空間,接著會越爬越高,當養份累積夠多,佈滿整個空間,枝條就會往外發展,成了三度空間,這時葉子也會跟著變大。而它們生長的過程,如果對照人生就是「犧牲享受、享受犧牲」,為了未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初期階段犧牲一些東西是必要的。

陳建志說,現在很多人修剪樹木喜歡將上面的枝條全部鋸掉,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因為這樣,之後長出來的小苗會長得很快,但因為沒了有側枝,樹木的基礎會變得不穩固,一旦颱風來襲,就很容易被吹垮。這又像生活當中的一些暴發戶,他們一時之間竄起,但因為沒有穩固的根基,所以也會很快的垮下去。陳建志就是這樣運用他在植物方面的專業知識,對應到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啟發學生不同的思考及想像空間,創造另類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