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客談】《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與《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之對照

文/談曉泉

影片來源:網友Massaimi Rassbimi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2014年3月因為《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審查事件,大學生與公民團體攻佔了立法院,強調「服貿協議」將損害台灣自身經濟,並將強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政治影響力;這場撼動全台與國際社會的「太陽花學運」影響甚廣,最直接的就是當年底11月29日的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中,導致當時執政的國民黨遭遇重大挫敗。

時隔9年,明年初面臨總統與立委大選,立法院臨時會院會則在今(7/26)無異議通過《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這項倡議並未實質改變台美之間商品關稅,重點反在於簡化了美國企業向台灣出口產品的程序,將有助於開放更多美國的產品出口至台灣。

當初反對服貿的抗議聲浪,如果替換幾個字,「將損害台灣自身經濟,並將強化美國對台政治影響力。」不知是否適用?或者又是一句「時空環境背景不同」而輕描淡寫帶過?同樣都是台灣與大國簽署貿易協定,並涉及台灣人民及產業全體的福祉及權益,但是卻有不同的待遇,無怪乎立法院民眾黨黨團幹事長立法委員張其祿直指民進黨「換對象就換方式」的態度,明顯就是雙重標準,打臉過去的民進黨。

立法院長游錫堃於臨時院會中決議「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照案通過,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則安排好了在8月份出訪中美洲友邦巴拉圭,並於途中「過境美國」,當然不可能「走進白宮,達成追求的政治目標」,但不可逃避的是必須直面「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中所謂的「加深合作」,說明清楚到底會有哪些具體的合作內容,對台灣究竟有什麼利基,這才能解除民眾心中疑慮。

撫今追昔,執政黨歡欣鼓舞宣揚這份「台美間自1979年以來所簽署結構最為完整的貿易協定」的同時,對照2014年《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所引發的巨大風暴,實在就是面鮮明的鏡子,映照出民進黨「選邊站,全面追隨美國」策略;即便是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陸續拋出「重啟服貿」議題,但以現實環境來看,除非是政黨輪替,而且要取得國會多數席次,才有機會力挽狂瀾。

(作者為筆耕墨耘的文字工作者,堅持在紛擾塵俗中發不平之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