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香蕉政治學

幾年前台灣有本滿風行的翻譯書:《蘋果橘子經濟學》,說是經濟學,其實是透過生活細節來解釋一些社會現象,把「蘋果與橘子」並陳以凸顯其荒誕,但當前台灣就有活生生的例子,只是「主角」換成「鳳梨與香蕉」,在「中國暫停台灣鳳梨進口」與「日本銷毀台灣進口香蕉」這二件事,讓我們再度見識到意識形態掛帥的「政治現實」。

當新上任的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才拋出「橄欖枝」,說對中國我們政府「從來沒有惡意過」,對岸隨即宣布「從三月起暫停台灣鳳梨進口」,這時我們所有裝出的假象通通「破功」,馬上定性為是對方「無理打壓」,陳吉仲表明「無法接受」,(但又能如何,敢「對等反制」嗎?還是乾脆霸氣宣布「以後禁止所有台灣農產品輸往中國大陸」?)又說要向WTO申訴,(但台灣禁了華為、愛奇藝、淘寶等二十幾項陸企,又要如何自圓其說?台灣去年對大陸順超逾1400億美金,若是美國又會祭出什麼懲罰措施?)然後從蔡英文以降的綠營政客又大秀「吃鳳梨」的戲碼,並發動各單位挺鳳梨農,短短數天把「預定」輸中國的四萬噸鳳梨「消化」完,連帶市售的鳳梨價格也上漲,蘇貞昌還說要成立農產品國家隊以助農民渡過難關,(只是他卻對農開發已快把資本額虧光的事實,卻故意「視而不見」),不過蔡英文的大內宣說台灣鳳梨輸往澳洲,結果被拆穿竟然只有「56公斤鳳梨乾」,在幾乎所有國家隊都出包的情況下,蘇院長的話能信嗎?在「反中」的操作下,一場風暴就被「輕輕帶過」,但鳳梨被拒收的理由:帶介殼蟲,政府卻「避而不談」,而且鳳梨盛產期還未至,到時候這些政客難道真要如名嘴所言「每天吃十八公斤」嗎?再說對其他水果產生的「排擠效應」,又要如何處理?這些政府是否都已做好「提前部署」?

隔不到二星期,我們輸往日本的香蕉又出狀況,被驗出農藥超標六倍,被下架銷毀,我們農糧署還淡化處理說這是「個案」,不影響整體的輸日計畫,還把責任往「個別農民」身上推,更誇張的是蔡英文對此竟然一無所知,還誇誇其談說「台灣香蕉要進軍東奧」,只是恐怕連要「免費提供」,東奧主辦單位也要「敬謝不敏」,而「助日代表」謝長廷的反應更是耐人尋味,對照鳳梨事件,他說要日本買台灣鳳梨是:「賣人情,數量不會多,價格不會高」,對香蕉事件他似乎「保持緘默」,沒有再「落井下石」,其態度著實令人「費解」。

當鳳梨王子在談話節目中大放厥詞,說「只要像鳳梨的中國就收」,試想這是對中國多大的侮辱與傷害,當對岸愛國主義被激起,以後農產品銷往中國大陸還有指望嗎?只是我們的政府在乎嗎?我們的民眾在乎嗎?當陳吉仲說「日本喜歡台灣水果」,對日本銷毀台灣「毒蕉」時,我們除了忍氣吞聲外,就只能怪罪農民,相較中國的「暫停進口鳳梨」,我們大張旗鼓的撻伐,「仇中舔日」的極端對比,只能讓人感慨這就是「政治現實」,無以名之,只能引用說這是「鳳梨香蕉政治學」,問題是「善忘」的台灣人,在歷經「租屋風波」、「疫苗疑雲」、「鮭魚之亂」一波接一波的媒體轟炸後,除非「鳳梨崩盤」,否則誰還會記得這一段?

(作者為國中退休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