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隊?國家「墜」?

年初,新冠肺炎爆發「伊始」,因為中國首先將武漢「封城」以避免疫情擴散,(越來越多證據證明「武漢」,可能只是世界軍人運動會後的「受害者」,而不是病毒的「輸出者」),台灣又開始「撿到槍」,除了官方定調是「武漢肺炎」,更直接切斷和中國的「來往」,(才炮製出許多有家歸不得的「小明」來,也讓陳時中為武漢包機載回「一個」確診者而掉下「男兒淚」),還自我膨脹到說是台灣「首先」向世衛組織「提醒」,這個肺炎可能會「人傳人」,然後就丟出「超前部署」的名詞,掀起令社會民眾瘋狂的「口罩之亂」,並以建立「口罩國家隊」自豪,要民眾可以「安心」,接下來的「口罩實名制1.0、2.0、3.0」,弄得民眾眼花繚亂,但「不便民」的情況卻改善有限,義和團式的自我催眠,讓台灣民眾以「防疫模範生」自我陶醉,政府卻趁機大搞「口罩外交」,東西一送出就指望對方能「感激涕零」,否則1450就群起而攻之,至於國人也習慣實名制的購買,若非陳建仁前副總統的「提醒」,再掀搶購風潮,否則口罩的「需求」似乎已不再,至於口罩國家隊是怎麼在「運作」,對絕大多數國人來說仍是諱莫如深,這次的「出包」,也讓國家隊「血汗工廠」般的景況曝了光。

當國家隊的「產品」,竟然出現「安徽製」的貨來魚目混珠,對蔡英文以降的「相關人員」,無疑是狠狠甩了個大鍋,蘇貞昌說加利公司是「被查到才唉唉叫」,陳時中更說加利三月時已有「前科」,且「另一家也疑有問題」,但在被踢爆之前,怎不見政府有採取「積極措施」?蔡英文則說「此種行為無法容忍要全面徹查」,既然說「全面」,除了對加利公司從中國進口口罩的「來龍去脈」與「前因後果」釐清楚之外,對主管機關是否「怠忽職守」或「徵收機制」是否該檢討這也要「一併處理」,而不是以民粹的手法,將所有過錯都歸咎於一家口罩公司,卻把政府該「把關」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坦白說加利的口罩「標誌不實」,絕對是不爭的事實,但如果不是因為這些「爭議」的口罩是「中國製」,若換做是「日本製」,蔡政府會如此「氣急敗壞」地打壓嗎?

政府的「立場」已經很清楚,1450也帶起風向,不過加利老闆霸氣回應的影片也在網路瘋傳,他說他「曾經」以加入國家隊「為榮」,不過「現在」卻以加入國家隊「為恥」,他說他以自己的生命「保證」,他「進口」的口罩品質絕對比國家隊的「標準」要高,他也說員工已工作超量,「我除了給他們錢之外,什麼也沒辦法給他們」,如果不用進口品「替代」,他怕員工會承受不了工作量,他更明確指出「有二家廠商『拒繳』,而這『一百六十萬片』的量就要其他廠來吸收」,像這些主管機關都應該容易「查清楚」的,將查獲的「假貨」送檢,有何困難?有無「額外徵收」這豈容信口雌黃?為什麼不在這個地方弄個一清二楚,不管是還這公司老闆一個公道,或是戳破他的瞞天大謊,至少可以真的讓民眾「心安」,而不是一味地「妖魔化」這家公司,畢竟這只是讓社會大眾「更恐慌」而已,根本於事無補。

或許「防疫典範」已成了台灣的「國王新衣」,(好比「本土病例」永遠掛0,即使再多的「輸出病例」,我們也非得找些理由來「解釋」不可),所以掀開「真相」的吹哨者,自然成了全民公敵,(不一定是「全民」,但至少是成了「官員公敵」),國家隊的聲譽,豈可因一個小破口而「墜」落,是可忍孰不可忍?只是「隊」而不「墜」重要,抑或是民眾「知的權利」重要,執政者難道連這樣的判斷力也沒有?或者千不該萬不該,怎麼可以用「中國貨」來與「made inTaiwan」平起平坐,這要讓「反中無極限」的政府情何以堪?

(作者為國中退休校長)